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民生觀:莫讓手機擋住了身邊人

周珊珊
2019年04月08日05: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適時放下手機,經常和家人、朋友面對面地交流吧

  

  近日,在一次反家暴法治宣講活動中,某市中院審判庭庭長的一番話引發熱議,說是夫妻一方“一直盯著手機都不跟對方聊兩句”等因長時間不溝通、故意疏遠造成精神傷害的“冷暴力”現象,也算家暴。

  家庭冷暴力確實要警惕,家暴更是要反對。不過,手機是不是其中的罪魁禍首,值得商榷。判定冷暴力與否,主要在於是不是長時間、主觀故意疏遠和不溝通,沉迷手機只是個表現形式。但這件事給我們提了個醒,就是如何看待手機與生活的關系。

  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似乎已成常態。工作就不用多說了,無紙化辦公、移動辦公越來越普及,工作的交接、布置、處理,很多都放到手機上完成了。對於很多人而言,“沉迷”手機並非是自控力不足,而是工作需要。

  但在八小時之外,手機也深度介入生活:每天睡前和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先拿手機看﹔在家就一個人玩手機,出門則相對無言玩手機。社交、拍照、支付、導航等功能的多合一,讓手機的使用場景愈加豐富,永不間斷的信息流就像撒在魚兒周身的誘餌,讓人應接不暇。

  傳播學者說,媒介即人的延伸。手機將我們的眼耳口、胳膊腿都極大地延伸開來了,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福利。這樣超越時空的延展,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樣更豐富的選擇,但同時也將人們牢牢黏在這張萬物互聯的網上。

  全國婦聯等曾發布報告顯示,43.0%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在家庭聚會中各自玩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晚上玩移動電子產品的頻率越高,婚姻滿意度就越低。

  放不下手機,成為人際疏離的一種表現。有人就感嘆,越把時間花在手機上,似乎覺得越孤獨。面對這樣的悖論,“少看手機”成了一種可貴的選擇。是讓近在咫尺的朋友、家人變得比天涯還遙遠,還是把我們傾注在手機上的熱情傳遞給身邊的人,取決於每個人的選擇。須知手機只是媒介,防沉迷的主語仍然是人。

  當下,正是春和景明,不妨放下手機,牽起家人、朋友的手,外出踏一踏青、游一游山水,面對面交流一番,看看跟鍵對鍵相比有啥不同,如何?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8日 12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