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統一店鋪招牌不可取

王慶峰

2019年03月28日08:35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統一店鋪招牌不可取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上海市靜安區常德路街道邊店鋪招牌整體被換成了黑底白字,看上去很不美觀,還有網友吐槽是“墓地風格”。隨后官方回應,經現場核實了解,是因區工人文化宮在外立面整治過程中,對店招店牌設計的顏色搭配考慮不夠周全。靜安區誠懇接受網友意見,並責成區工人文化宮及時整改。

  統一店鋪招牌是近年來許多地方的通行做法,美其名曰“提升市容、規范治理”。不過從公眾的反應來看,雖然不乏好的經驗和做法,但也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拿靜安區常德路的整改來說,相關部門固然可以規定一些大方向,但類似字體風格顏色的具體事宜,不該由店家自主決定嗎?當地給出“顏色搭配考慮不夠周全”的道歉,看似誠意滿滿,實則避重就輕。因為公眾對統一店招的質疑,決不是顏色怎麼搭配的問題,而是該不該統一、怎麼統一的問題。

  店面招牌作為經營者長期探索產生的品牌標示,其賣點就在於生機無限的“煙火味”。許多招牌雖出於商業目的設置,但在漫長的時間演變中,有的成了路標,有的成了景觀,具有裝飾性、敘事性的一面。諸如上海南京路、廣州北京路等街道,都因其琳琅滿目的門店,以及錯落有致、五彩繽紛的招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店招文化。對待這種自發形成的市民文化,就該求同存異,而不是不做調研,拍拍腦袋,一概抹殺。

  究其本質而言,店招是市民審美的反映,由各人自發創造,雖然有些雜亂無章,但卻充滿著市民巧思、商業活力。而統一店招帶有權力意志,推崇簡單明了的方式,雖然視覺上整齊劃一,但也容易使街道生機不復、活力不存。店招文化裡固然有許多不規范、不合理的東西,特別是考慮到公共安全,應該進行整改。但整改不是沒有邊界,那些店招文化概念裡的豐富性、多樣性,從根本上屬於個人的創新,和強制審美觀念是沖突的。

  強制性的審美方式,也是一種形式主義。在不少地方,都曾出現為迎接上級檢查而進行的“大排演”,有的統一更換路牌,有的給屋頂上顏色,有的給荒地鋪草皮。這和統一店招的方式如出一轍,屬於花團錦簇的花架子,表面工作是好看了,政績也顯示了,但卻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就拿統一店招來說,決策者有沒有充分調研論証,吸納公眾意見呢?如果不能起到營造城市發展良好氛圍的目的,反而像“墓地風格”那樣引來負面評價,其意義又何在呢?

  形式主義的背后是懶政,統一店招就帶有這樣的決策考量。倘若允許店招各式各樣、各美其美,這就需要“繡花”功夫,進行精細化管理﹔如果樣式統一、整齊劃一,就可以一覽無遺、方便管理了。統一管理的背后,是對創新的一禁了之,這無疑可以稱作“懶政庸政”。

  再剛性的治理,也要接納城市的自發生長,也要兼顧百姓的意見需求。店招要規范,但不應該強制統一,而要充分考量各地的商業環境、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因地制宜、因店制宜。畢竟,一項好的公共政策必然是兼顧各方利益、凝聚更多共識,不僅具有高度和力度,還要體現出深度和溫度。也唯有如此,城市的記憶才能留住,文化的根脈才能延續。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