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著力解決養老機構供需錯位

扶青

2019年03月26日08:31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著力解決養老機構供需錯位

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我國正面臨著一場“銀發”大考。有媒體調查發現,當前,不少地方養老服務供給和實際需求不相匹配,存在大城市優質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與農村養老機構床位空置並存的現象。而且,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整體較低,還不足以滿足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2018年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情況》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近3萬個,養老服務床位746.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床位約29.9張。這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50—70張的平均水平,與“十三五”規劃35—40張的目標亦有距離。如此供不應求,怎麼還會有床位空置現象出現呢?上述媒體調查結果很有典型性,城市和農村相比,老人支付能力強,服務資源有優勢,床位自然緊俏些。不僅如此,即便在同一個城市,中心城區的床位也比郊區更為緊張,公立機構的床位比民辦機構更為稀缺。所以床位閑置現象,並不是說床位夠用了,而是供需錯位下的一種結構性矛盾。種種現象,根源是養老機構定位不明確,需要在公辦養老機構承擔兜底責任的前提下,轉變養老機構運營模式,實行養老機構分級制,倒逼其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針對性。

為促進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國務院在2016年通過了《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就提到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鼓勵公辦養老機構轉制成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到2020年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佔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應不超過50%。毫無疑問,這裡釋放出的市場化改革方向,是解決供需錯位的有力舉措。這是因為市場才最了解消費者需求,能夠有效解決供給結構不盡合理、市場潛力未充分釋放、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要做到這一點,政府應該積極轉變角色,改變“撒胡椒面”式的補貼模式,進一步放寬准入條件,優化市場環境,切實增強政策保障能力,加強市場監管。

當然也要看到,機構式養老只是養老服務體系的一種。不少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大量、盲目地建設養老院、護理院,不僅會使政府的財政負擔日益加重,也不利於老人保持原先的生活方式和延續以往的社會關系。由此,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經歷了機構養老向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轉變。在我們這裡,出於傳統的家庭結構和觀念影響,以及目前日益增長的養老壓力,把老人更多安置在家庭和社區,顯然是更加務實的選擇。現在推行的“9073”模式,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人數比例為90︰7︰3,就是一種非常穩定的模式。我們固然要大力發展機構養老,但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社區和家庭資源,也是非常必要的。

養老問題事關重大。隨著“銀發”壓力越來越大,隻有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才能成就美好生活。針對供需錯位矛盾,我們要主動向市場借力,把養老產業做大做強﹔針對養老機構不足,也要發動全社會力量,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