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守護好學生們“舌尖上的安全”

飛飛

2019年03月20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守護好學生們“舌尖上的安全”

2019年,校園食物中毒事故要控制在萬分之二以內,並比2018年有所下降,學校食堂推行“明廚亮灶”的比例要達到70%。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校園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以上兩條要求被明確為今年要完成的“硬任務”。

民以食為天。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學生身體健康,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因而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由此,任何關於校園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引起極大的社會關注和討論。

守護好學生們“舌尖上的安全”,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將保障校園食品安全列為“硬任務”,是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所在,也是對公眾期待的某種呼應。保障學生用餐安全,有關部門近年來下了不少力氣,比如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落實校園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推行校長、教師陪餐制度等。但從各地的落實情況和不時出現的輿情來看,當前學校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食品安全管理與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仍有較大差距。

公開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劑”。全國校園食堂的“明廚亮灶”覆蓋率已達50%,各地都有一系列的探索,家長通過各色后廚App查看后廚工作實時視頻,對食品加工與制作形成一種約束和倒逼,對確保“盤中餐”的安全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是,食品安全是貫穿整個鏈條的,從採購到保存到制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安裝在廚房、配餐間的監控攝像裝置,無法讓食材是否屬定點採購、食材是否過期、用水是否達標、儲存是否安全等同樣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趨於透明。因此,在“明廚亮灶”的推行之外,有必要進一步擴大“明”“亮”的對象和范圍,將包括但不限於上述的信息對家長和公眾公開,讓后廚真正“明”“亮”起來。

學校信息的全方位披露,是家長享有的知情權利的應有之義,信息不對等情況的改善,也可避免家校之間信任裂痕的產生和加劇。家長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他們對孩子入口的食物天然會保持高標准、嚴要求,他們通過家長委員會或其他方式參與到學校餐飲的日常監督中來,無疑可以提高安全保險系數。而且這樣一支監督力量,也可以有效打破相對封閉的校園餐飲服務生態,這也正是校園食品安全隱患難以根除的肇因之一。當務之急是各地學校要加快建立並不斷完善家長參與決策和監督的機制,充分發揮這一機制應有的積極作用。

制度再好,也是靠人來執行的。抓食品安全,不僅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還應落實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學校和監管部門都要切實擔起責任,對任何失職失責者都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和問責。同樣,餐飲服務企業隻有通過問責和處罰有了痛感,才會把食品安全當作頭等大事來對待。

根據全國校園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4月15日之前,各地食品安全辦等部門要組織全面排查校園食堂及周邊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年年講,年年查,既要警鐘長鳴,也要真查問題,真反思,真補漏洞,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