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報: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特約評論員 李許堅

2019年03月12日08:1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近日,《新聞聯播》播出了這樣一組如詩的畫面:無垠的綠洲,萬馬奔騰﹔湛藍的天空,眾鳥翱翔……這正是對內蒙古庫布其的真實記錄,很難想象,如今綠意蔥蘢的地方曾是黃沙漫漫的“死亡之海”。據最新公布的2018年世界空氣質量報告顯示:中國在2017年至2018年間,平均污染物濃度下降了12%。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感慨“中國是這份報告的亮點”。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不斷豐富和完善生態文明思想。如,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組建生態環境部,在污染防治上改變九龍治水的狀況,在生態保護修復上強化統一監管﹔相繼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制定了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系統部署安排﹔生態文明建設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新發展理念、三大攻堅戰中佔據重要位置,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地位﹔我國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向聯合國交存《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著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空前力度下,“綠色奇跡”在中國大地不斷呈現。除治理面積達6000平方公裡,實現由“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歷史性變化的庫布其外,還有創造荒原變林海奇跡的河北塞罕壩林場等等。如今,塞罕壩遍山的五角楓、蒙古櫟、油鬆、雲杉相間而列,猶如美麗的油畫,詩意盎然,靈動飄逸。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森林覆蓋率從不到2%變成現在的94.4%,從一度負債4000多萬元到擁有固定資產10億元,年收入超過億元,以實際行動踐行並証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衛星數據顯示,過去20年來地球新增綠化面積與21世紀初相比增加了5%,其中中國對全球植被增量的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

要確保綠水青山常在,就要對破壞生態環境、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嚴加懲處、絕不手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就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事件以及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徹底解決絕不鬆手。中央環保督察在2016年和2017年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累計立案處罰2.9萬家,罰款14.3億元,問責1.8萬多人﹔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又分兩批對河北等20省(區)開展了“回頭看”,公開通報103個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的典型案例。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了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原處長李學智、原巡視員王贛江、原主任熊躍輝等利用環保執法權收受賄賂等案……一系列動真碰硬的舉措,彰顯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不動搖、不鬆動、不開口子”。

當前,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但成效並不穩固,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也因此,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必須拿出更大的決心、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