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勝負之征,精神先見”

李慧勇
2019年02月19日06: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讀唐代魏征所寫《述懷》中的詩句,很難不被作者的格局與胸懷所感染。人生路漫漫,能不能砥礪志氣、激發意氣,的確影響著個人的成長發展、精神境界。

  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縱觀歷史長河,那些經得住歲月沖刷的,往往是“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那些能讓后人啟迪思維、浸潤心靈的,大多是清正風氣、嘉言懿行。從“三過家門而不入”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撫今追昔,種種凜然意氣、凌雲志氣、沖天豪氣,長存於人們的記憶中,為一代代人標定了精神坐標。

  有什麼樣的精氣神,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工作狀態。意氣風發還是頹靡消沉,局面肯定大為不同。一個人如果干事創業缺乏意氣,就容易踟躕不前、安於平庸。現實中,一些人混混沌沌,蹉跎歲月,逐漸消磨了意氣,拼勁鬆了、干勁弱了、闖勁沒了。或是患了“守攤病”,工作力度遞減,降低標准、坐吃老本﹔或是得了“不為病”,工作束手束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或是生了“畏難病”,缺乏直面困難、解決矛盾的擔當和勇氣,遇到問題繞道走、碰到難題就低頭。在這些人身上,暮氣沉沉、缺乏朝氣,做工作自然難以迸發銳氣。

  “氣者,人之根本也”。葆有強大的意氣、志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始終擁有往前沖的力量。風沙中,焦裕祿斬釘截鐵,“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浪濤裡,王繼才意志如鋼,“我一定把島守好,直到守不動為止”。一首經典老歌有這樣幾句歌詞:“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鬆樹冬夏常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他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嶺!”為什麼革命人能永遠年輕?就在於他們在拼搏中投入了情感的力量,在奮斗裡保持了激情的狀態,由此激蕩起枕戈待旦的干勁,蓄積了舍我其誰的意氣。

  古人雲:“勝負之征,精神先見。”做人做事,都應該有那麼一股子氣。“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為?”前進路途中,我們縱然會遭遇改革的“攔路虎”、發展的“絆腳石”,但即便千難萬難,也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那般,經得起海浪的沖擊。堅定意志、弘揚正氣,不為利益所困、不為得失計較、不為私利左右,拒絕知難而退、患得患失,警惕固守陳規、疲沓飄浮,就不會被困難所擾,才能意氣風發闊步向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就應該有雄心壯志。做改革開放過程中沖鋒陷陣的“闖將”,當民族復興進程中攻城拔寨的“尖兵”,尤其需要凜然意氣、凌雲志氣、沖天豪氣。意氣常存,如朝陽始起﹔踔厲風發,似蓓蕾初綻。唯如此,船到中流才能勇立潮頭,人到半山才能愈戰愈勇,凝聚起勢不可擋的磅礡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9日 04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