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整治保健市場亂象應健全長效監管機制

朱昌俊

2019年02月18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整治保健市場亂象應健全長效監管機制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13部門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1月30日,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321.8萬元﹔全國共立案1298件,案值21.8億元,結案287件,罰沒款5666.6萬元。

  上個月初,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3個部門決定,自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治理行動就能夠有如此斬獲,足以看出聯合整治的成效。當然,這也直接証明,保健品市場的積弊的確不少。

  事實上,保健品市場中的種種亂象,從消費者反饋,到媒體報道,已有不少年頭。去年底引爆的“權健事件”,只是引發此輪聯合整治的一個導火索而已。就在前不久由公安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等部門和機構共同評選的“2018年十大消費侵權事件”中,“權健然健涉嫌傳銷夸大宣傳,保健品行業頑疾整治難”名列第二。但就眼下“百日行動”的進展看,根治保健品行業頑疾的難與易,關鍵還是在於監管態度。隻要管理部門持續繃緊監管之弦,是可以取得明顯的整治效果的。

  當然,突擊整治色彩明顯的“百日行動”,更多還只是對保健品市場亂象的存量清理。從長遠角度看,要真正實現保健品市場的“風清氣正”,還需要從長計議,多在機制、制度方面發力,建立一個有執行力保障的有效監管系統。如已被查處的一些涉嫌傳銷的保健品直銷企業,在現實中往往拿直銷牌照當擋箭牌,那麼,不妨借此機會對直銷牌照的審批與發放作出更精准的規范。

  另外,保健品在法律上被納入食品范疇進行管理,但是現實中卻屢屢以“靈丹妙藥”的形象出現,誤導公眾。如何縮小制度規定與現實監管之間的“剪刀差”,也應借此機會探索出更具現實約束力的管理辦法。

  遏制保健品市場亂象的衍生,除了監管部門的管理觸角前移、監管力度升格,也要以實際舉措賦予消費者切實的維權能力。去年年底,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透露,將建立巨額賠償制度,在涉及群眾生命健康的領域,加大對消費者的直接賠償力度。巨額賠償制度在國外的食品、藥品領域多有實踐,被証明能大大提高企業、商家的違規成本,在這方面,中國也宜盡快推動其制定並實施﹔再者,對保健品行業亂象的整治,特別是涉及傳銷,取証難是個問題,對此不妨“對症下藥”,鼓勵內部舉報,建立“吹哨人”制度。

  “權健事件”捅破了中國保健品行業中的“膿包”,並由此倒逼監管部門啟動聯合整治,這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具有必然性。中國的保健品市場經歷了一個快速的野蠻發展階段,“刮骨療毒”是遲早的事。就所暴露出的問題來看,“百日行動”只是揭幕戰,在目前的階段性成效基礎上,監管部門還應該乘勝出擊。人們期待,這樣的雷霆整治行動能夠為長效治理掃清障礙,真正讓保健品市場徹底撕下“忽悠”“傳銷”的標簽,回到它該有的樣子。對此,相關部門也早就表態:要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不搞運動式執法,要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因此,希望重拳出擊之后,保健品市場能夠真正實現善治。

   (作者:朱昌俊,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