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提高數字技術普及率也是改善營商環境

麥徒

2019年02月15日08: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提高數字技術普及率也是改善營商環境

近段時間,小微企業屢受聚焦,它不僅成了這輪普惠性減稅瞄准的主要對象,也受到了社會的關切。據報道,春節期間,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30名00后大學生,在學校的支持下發起了南北青年返鄉小微調研,在家鄉尋找小店小廠倔強求生的秘密。

小微商家是社會經濟體中顆粒度近乎最小的單位,但其社會價值並不小——它們是民眾生活網絡上的重要節點,方便了民眾生活,也給了市井社會更多活力。正因如此,社會不應隻看到它們“聚沙成塔”般的社會貢獻率、GDP佔比和就業人口容納面,更應對其冷暖有充分感知。

從那些00后大學生憑著切片調查描摹出的小微商家真實生存鏡像看,很多小微商家有著很現實的痛點——房租高、請不起人、貸款難,這成了壓垮許多小微商家的“三座大山”。無獨有偶,《浙江日報》春節前夕刊登30家民企新年調查錄,更是發出了重量級的“靈魂三問”:企業面前的這座成本高山到底有多高?中小企業能否翻越?怎樣翻越?

近年來,政策層面不斷為小微企業降成本、減稅負。金融機構的績效考核與小微信貸投放挂鉤等,小微企業房租補助等,都指向了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而近期有針對性的所得稅優惠和大幅提高其增值稅起征點等動作,就是在為小微企業減稅負。也源於此,此次調研中,希望國家扶持小微的政策盡快釋放紅利,成了小微商家們的兩大信心來源之一。

它們的另一重信心來源,則是希望數字化未來更快些到來。這可以預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網購、物流、移動支付等數字化技術快速實現了“從城市到農村”的下沉,它們也搭上了“數字經濟”這輛快車。它們享受到了技術發展的普惠式紅利,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這些甜頭不只是借助收款碼解決了收到假幣、收賬記賬繁瑣等問題,更是用數字化經營提升了自身效率,用網絡信貸紓解了貸款難的痛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而數字技術的普及率也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指標。

在針對近百個小店小廠的“非典型調查”裡,學生們在教授的指導下還發現了一種“薔薇現象”:小微企業就像薔薇,它隨處可見,生命力頑強,一點點陽光就可以讓其燦爛。通過互聯網新技術不斷賦能,它們必將迎來充滿生機的春天。從這個意義上說,薔薇就是“強微”的象征。

數字化經營或者說“善於用網”,給了小微商家更多的可能。很多互聯網平台也在這方面靶向發力,以賦能小微的方式支撐自身商業模式。本質上,互聯網帶來的這些紅利,也是市場作用的體現。市場的魅力,有時候正在於此:它能在“發掘商機”的動機下精准找到那些社會痛點,然后通過“邊緣改革”式的市場自生自發力量,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接下來,希望政策維度在營造宜商環境上持續加力,社會則依托“互聯網+”對小微商家不斷“精准紓困”,為其消除痛點堵點。可以預見,當小微商家們在“技術賦能”加持下得以更好地培育、成長,社會經濟也會更有活力。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