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網約護士”大有可為

扶 青

2019年02月14日08:31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網約護士”大有可為

通過手機預約護士上門的“網約護士”終於來了!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6省市進行“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試點時間為2019年2月—12月。

“網約護士”實質是“互聯網+護理服務”,即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通過“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方式,由護士上門為群眾提供護理服務。不難想象,“網約護士”針對的主要是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群體,對他們而言,能夠獨立去醫院排隊看病實屬不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4億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萬左右,他們對上門護理服務都有著強烈需求。社會資本最早嗅到了商機,在共享經濟風起雲涌的這幾年,不少人開發了“網約護士”APP,但是也面臨不少問題:護士有沒有資質?出了問題算誰的?醫院護士私下兼職,會不會搶奪公共醫療資源?這些問題的復雜性,說明醫療資源不是簡單的市場分配,必須依托於政策引導。新版“網約護士”由官方開發,其設計的原則和思路,為發展護理服務提供了新的方向。

總的來講,“網約護士”涉及到資質、收費、相關責任、風險防控、支撐機制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核心關鍵詞是“安全”。一是護士安全,護士到病人家裡提供服務,自己的安全該怎麼保障﹔二是醫療安全,病人在家裡接受服務,萬一發生意外了怎麼辦。可以看到,《方案》提出的解決思路是循序漸進式的。如果擔心護士安全,就應該確定病人是真實可靠的。因此,要求病人到試點醫療機構進行首診、建檔,簽訂家庭服務協議,實現人臉識別和精准定位。如果擔心醫療安全,就應該確定服務的有效性。首先不是所有病患都適合上門護理,服務項目以需求量大、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的技術為宜﹔其次不是所有護士都可以上門,要具備5年以上護理經驗,沒有不良記錄﹔再次要簽訂協議,建立醫療糾紛和風險防范機制,配置護理工作記錄儀,使服務行為全程留痕可追溯。

拋開具體的試點內容,“網約護士”的本質,實際上是將閑置的醫院護理資源盤活起來,有效對接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群體的護理需求。而實現供需對接,一個根本前提是醫療資源能夠實現自由流動。以前,醫院資源是相對固定的,醫師、藥師、護士都有編制要求,隻能在一個地方固定工作。近年來,我國已逐漸放開醫師多點執業,讓好的醫生能直接為基層服務,同理,護士如果能多點執業,可以讓現有護理資源得到更好應用。目前,廣東省已經允許實行區域內護士執業注冊,並鼓勵有條件地區探索護士多點執業、護士在養老院護理院巡診或兼職等嘗試。從成果來看,不僅能促進有能力、有余力的護士向資源緊缺的醫療衛生機構合理流動,也促進優質護理資源下沉到基層,縮小了城鄉之間的護理服務水平差距。

“網約護士”的運作規律不同於傳統的醫療,要讓“網約護士”服務健康發展,還有很多政策、法律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在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各地應堅持“線上線下,同質管理”的原則,既保証醫療規范,又大膽積極創新,探索護士多點執業模式。從而形成可復制的有益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廣,規范引導“互聯網+護理服務”健康發展。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