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年味家國情】

人民網評:奏響14億人的“同心曲”

田卜拉

2019年02月02日16:4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並向全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在北京市公安局合成作戰指揮大廳,通過視頻慰問一線執勤民警,叮囑他們注意安全、保重身體﹔在草廠胡同的居民院落為群眾貼“福”字,同他們一起包餃子、炸饹馇﹔在快遞服務點,稱贊仍在工作的快遞小哥像“勤勞的小蜜蜂”……飽含深情的話語,無微不至的關懷,為冬日的寒冷增添了濃濃的暖意。

有人說:春節是中國人心靈的最大公約數。每逢新春,習近平總書記總要走到干部群眾中間,訪民聲,送祝福。在曾插隊7年的陝西延川梁家河“走親戚”,自掏腰包給鄉親們送年貨﹔在內蒙古阿爾山,冒著零下30℃的嚴寒來到困難職工家中,看地窖、坐炕頭﹔在四川汶川,和村民一起打酥油茶。從延安到井岡山,從張北草原到大涼山,這些地名,與河北正定、福建寧德一起,串起了總書記工作生活的軌跡,見証著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深情。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基層,隻因為他最深的牽挂是人民。

“總書記的話像火塘裡的火一樣溫暖,給我力量。”大涼山區70歲的吉木子洛老人回憶起2018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到訪的經歷時曾說,“就像最親近、最熱心的老親戚,他來到我家火塘邊,挨著我坐下”。拉家常,問冷暖,算收入賬,總書記的話語總讓人倍感親切、深受鼓舞。因為學究范、文件腔打不開群眾的話匣子﹔說大白話、講真問題,才能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汲取可資參考的決策智慧。促膝相談,體現了我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多一些“群眾語言”,少一點“官樣文章”,把人民當親人,這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基本要求。

“中國共產黨的追求就是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草廠胡同所說的一番話,為廣大黨員干部指明了工作方向。過去幾個春節,總書記曾囑咐甘肅定西的引洮供水工程建設要尊重科學、審慎決策、精心施工﹔曾鼓勵河北張北小二台鎮的村民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有記者沿著總書記的“春節足跡”進行回訪發現,清冽的洮河水如今已滋潤著隴中的旱地,張北的“山藥蛋”也成為脫貧的“金蛋蛋”。這也啟示黨員干部,解民憂,不僅要說好話,更要辦好事。在訪貧問苦、噓寒問暖之外,更應為地區發展獻計獻策、把脈開方﹔要力戒節慶慰問中的走過場、做樣子,而應在為群眾謀幸福的工作中流汗水、下真功。畢竟,發展“搞出名堂”,未來“更有盼頭”,春節自然一年比一年過得紅火。 

在公安干警、建筑工人、快遞小哥、餐館店主背后,是近14億血脈相連的中國人。而實現強國夢的偉力,歸根結底源於基層沃土、發自億萬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與每家每戶一道計算收支賬,其實是在算民心賬。黨員干部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關心民生,傾聽民聲,“以百姓心為心”。近14億顆心彼此相連,將為前進的中國注入無窮的力量。

(責編:王倩、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