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重在街不在樓

譚敏

2019年01月31日08:34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重在街不在樓

  《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已獲市政府批准,日前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全文公布。規劃要求嚴格保護恩寧路騎樓街,不得拓寬,街道兩側應避免再建設大體量建筑﹔同時要保護好13條麻石街巷,並逐步恢復歷史上其他的青石板街巷。

  建於1931年的恩寧路老街,是當時西關最繁華的商業街,洋行、戲台、服飾店、餐廳等應有盡有。街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騎樓是嶺南傳統的商住建筑,因此,如今的恩寧路,擁有廣州市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分布著八和會館、李小龍故居等十多處文物古跡,是了解老西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但凡有朋友來廣州,我都願意帶他們去那裡走一走。

  不過,騎樓是適應百年前的城市發展需求而建的,其形態與現代城市功能、交通需求已不相適應,街道逼仄,停車不便,購物形態單一,恩寧路的商業功能已大大弱化。對於這樣的歷史文化街區來說,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是廣州傳統商業文化的代表,不僅建筑有特色,小士多林立的商業形態也是其他大城市所沒有的。因此,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不在於保護好單個的文物古跡與歷史建筑,而是保持街區的整體形態和文化肌理,隻有這樣,人們才能從中窺見嶺南的市井風情與文化風貌。從這個角度來看,《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中,規定街道不得拓寬,保護好麻石街巷等,都是致力於保護好其文化街區的整體形態。

  既然文化街區保護重在“街”而不在“樓”,那麼,對於街區商業形態和文化氛圍的打造就顯得格外重要。它是歷史文化景點,自然不同於其他的商業購物點,不應該單純從商業的角度來考量,而應該兼具公共文化屬性。但是同時,文化街區也不能建成一個城市傳統文化的博物館和陳列館,隻能看不能用,這就失去了文化街區自身的活力所在。畢竟,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沉澱,其傳承也隻有融入日常,與現下的生活發生連接,才能發揚下去。

  因此,讓恩寧路這樣的騎樓街保持其建筑的原有風貌,又能讓人們繼續在街區中生活,保持原生態的場景,希望“魚與熊掌兼得”,這也是對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考驗。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