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以高質量發展應對“穩中有變”

井橋夕

2019年01月29日13:0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GDP闖過90萬億元大關,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最終消費對增長貢獻率達76.2%,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日前,漸次出爐的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一如既往地引發了各界高度關注。總體上看,經濟總量邁上了新台階,經濟結構呈現出新氣象,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整體步入“重質不輕量”的提質增效新階段。同時,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判斷,“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如何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穩妥化解各種風險矛盾挑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從各方輿情來看,一方面肯定與信心的聲音佔據主流,如論者言“6.6%的增長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普遍認為經濟基本面仍相對穩健,對經濟的韌性、政策的延續性持樂觀態度。另一方面也有焦慮和擔憂的情緒,比如認為“經濟依然依賴房地產”、對經貿摩擦和低生育率的影響估計不足等。由此,也衍生出了雜音和噪音,有的遇到困難想退回粗放型老路,有的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便泄了氣,有的喊著為了“六穩”放鬆質量要求。面對干擾必須頭腦清醒,牢牢扭住高質量這個“根本要求”,心無旁騖把自己的事辦好、辦扎實。

經濟分析難就難在“歸因”二字。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和風險隱患,外部來看在於世界經濟的艱難行進,但外貿佔我們整個盤子的比例不算大,摩擦導致的些許波動與內部需求的回旋余地相比更是有限、可控﹔內部來看,壓力主要來自轉型的陣痛,需要承認從“快”字當頭的規模擴張,轉向“好”字優先的質量趕超,現在承受的痛苦是暫時的,也是必要的。越是艱難處,越要破除迷思,越要看清楚問題是出在新舊動能的轉換上,越要認識到高質量發展是長期、曲折、艱苦的任務,是必須要邁過去的坎。成功邁過這道坎,以質量提升對沖下行壓力,我們方能“破繭成蝶”、迎來可持續的繁榮。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對追求卓越的企業來說,商戰要以質取勝、憑自主創新和品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不能總靠“山寨版”、拼成本乃至賣苦力來維持,而高精尖產品的攻關、“卡脖子”領域的突破,工匠精神的塑造、經營策略的求變,都不是線性的按部就班。對政府來說,終結土地財政,治理“僵尸企業”、清理地方債務,“鋪攤子”到“上台階”必然沖擊稅收。宏觀上的結構優化,亟待化解風險、排除隱患,也要反復試錯,讓供求在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上實現新的動態均衡。這都離不開量變到質變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

所以,把握“破繭成蝶”的契機,要下鍥而不舍的笨功夫,伺機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圍﹔根治“大而不強”的痼疾,要勉力保持“換擋不失勢”,咬牙闖過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口。勞動者報酬佔比如何進一步提高,減稅降費的正反兩方面效應如何平衡,房地產市場精准調控如何因城施策,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如何改革發力,人口紅利從數量轉為質量如何破題。概言之,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持久戰,時時考驗我們的耐心與定力。增進政策系統性、協同性,以最小代價贏得最優發展,我們必能將“變中有憂”改寫為“變中有優”。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