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無影燈:為這項溫暖人心的舉措點贊

白劍峰
2019年01月25日05: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眼下,老百姓對醫療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

  ■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以患者需求為導向。需求決定供給,患者需求才是醫療進步的原動力

  

  最近,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出一種簡易床鋪,凡是外科重症監護室患者家屬,都可以免費入住。為了讓患者家屬安心睡覺,每個床鋪都配備了呼叫終端,隨時能夠收到醫護人員的通知。床鋪雖簡易,卻溫暖了患者家屬的心。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親人躺在重症監護室裡,命懸一線,生死未卜。一扇冰冷的大門,將家人分隔在兩個世界。由於重症監護室不允許家屬陪護,家屬隻好守在病房門口,一刻也不敢走遠,生怕漏掉親人的消息。有的人甚至通宵達旦坐在門口,累了就在走廊裡打地鋪,身心飽受煎熬。而醫院設立簡易床鋪,既解決了患者家屬的住宿問題,也減輕了患者家屬的心理壓力。簡易床鋪堪稱醫患關系的“暖箱”!

  如今,醫院的病房檔次越來越高,設備越來越先進。如果在醫療的流水線上,患者只是從一個診室走向另一個診室,從一台機器走向另一台機器,看不見溫暖的笑臉,聽不見溫暖的話語,心中難免會有一種失落感和孤獨感。借助現代化的儀器,醫生無須接觸病人的軀體,就能完成診斷,甚至連手術都可以交給機器人。然而,醫學終究是人與人的故事,而不是人與機器的故事。醫療技術的進步,只是為改善醫療服務創造了條件,並不意味著患者的體驗感必然提升。眼下,老百姓對醫療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因此,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以患者需求為導向。需求決定供給,患者需求才是醫療進步的原動力。公立醫院應從規模擴張轉向品質提升,不斷提升百姓看病就醫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說:“一名醫生絕不只是在治療一種疾病,而是在醫治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一個活生生、有感情、正為疾病所苦的人。”醫學既有科學屬性,也有人文屬性。醫學不是一門純科學,更是溫暖人心的藝術。醫學的溫度,往往體現在細節之中。例如,有的醫院全程直播所有手術,既規范了醫生的治療行為,也讓患者家屬不再忐忑不安﹔有的醫院允許患者家屬在醫院大廳過夜,冬暖夏涼,為經濟困難的家庭節省了費用﹔有的醫院為驗血患者提供免費茶點,空腹患者不再飢腸轆轆﹔有的醫護人員為每一位術后病人掖好被角,避免手腳和肩頸露在外面﹔有的醫生在實施麻醉之前,握住患者的手,說幾句溫暖的話,讓患者安然進入夢鄉……小小善舉,傳遞了醫學溫度,體現了醫者仁心。

  改善醫療服務,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願更多醫院想患者所想、憂患者所憂、急患者所急,多推出一些類似簡易床鋪的服務樣本,讓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5日 19 版)

(責編:馬昌、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