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民生觀:流動的車廂濃濃的愛

竇瀚洋
2019年01月25日04: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如果我們能始終報以善心,精心呵護身邊的微環境,環境也一定會反哺我們

  

  誰能想到,在北京豐台區,司機劉師傅用了10年時間,把一趟公交車變成了一座溫馨的“流動四合院”。

  據報道,這條313路公交線,從城市駛向偏僻的村子。曾經,這段路隻有這一條線,這條線隻有這一輛車,這輛車隻有這一名司機,常坐車的,差不多也就那些人。10年下來,司乘早處成了親人。對老年人來說,這趟車是去城裡醫院拿藥的專車﹔對年輕人來說,這趟車是上下班的班車﹔對小朋友來說,這趟車又是校車﹔常備藥的藥匣子,劉師傅也搬上了車,誰需要就拿,這趟車又改醫務室了。王姐家的孩子沒人接,劉師傅給接,孩子當他跟“親大爺一樣”﹔逢年過節、隔三差五,少不了給劉師傅的醬肉……

  如今,313路已增加班次,百姓出行更為便利,記錄劉師傅故事的短視頻瀏覽量也過了百萬次。這不禁讓人琢磨:假如我們身邊的微環境,都能處成這樣的“小社區”,該多好!人與人都能建立這種互相關心、彼此有愛的橫向聯系,不是很不錯嘛!

  要乘涼,先栽樹。要想有這樣的小環境,首先得播種。種子是啥?是善意。良好的關系,往往源於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次簡單幫助。善意的信號,能收到良性的回饋。一來二去,往復循環,逐步升級,人心換人心,人心會更近。處街坊,處朋友,往往都是這樣。如果誰也不邁出第一步,都挺高冷,那就永遠是陌生人。

  另外,也跟種樹一樣,長時間的澆灌也很重要。今天聊上兩句,明天幫個小忙,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交圈層裡,天天如此高頻互動,關系想不好都難。據報道,在廣東,一位年過七旬的周奶奶,堅持給自己經常乘坐的某路公交車送花,時間長達7年。作為常客,她說司機每天都按點接送乘客,有時很晚都吃不上早餐,這些點滴讓她感動,用鮮花裝點車廂,是她對這趟車的謝意。七年花香熏染下的乘車環境,一定是溫情脈脈的。

  過去,老師教孩子磨墨時常說,不是你磨墨,是墨在磨你呢!磨墨需要平心靜氣,時間長了,氣質就潛移默化了。樹多了能改變氣候,氣候濕潤了又會促進樹的生長。如果我們能始終報以善心,精心呵護身邊的微環境,久而久之,環境也一定會反哺我們。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5日 14 版)

(責編:馬昌、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