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涵養我們的歷史思維

——從歷史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②

范正偉
2019年01月25日04: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開闊的思路、寬廣的眼界從何而來?歷史是一個重要源頭。“往古者,所以知今也。”正是歷史,讓我們得以進入人類千萬年生活的縱深,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五千年文明史、一百七十多年近代史闡述中國夢,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世界大勢,以“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表達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激情……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清醒劑,要求領導干部提高“歷史思維”,不僅使治國理政有了更為厚重的“歷史感”,也讓黨和國家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感。

  如果把歷史比作一條洶涌澎湃的大河,其間必然有泡沫、旋渦、曲折,登高望遠才能把握潮流大勢。比如,認識中國改革開放,“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就會明白,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必將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再比如,對待貿易保護主義,把握生產力發展的歷史規律,就能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不是哪個國家能夠改變的。“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涵養“歷史思維”,我們才能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歷史思維,是一種長時段思維,要求我們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以貫通古今的智慧,分析當下碰到的問題,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歷史思維,是一種整體思維,要求我們看到歷史的連續性,對歷史心存“溫情與敬意”,避免人為割裂歷史,甚至搞歷史虛無主義。“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歷史思維,也是一種發展思維,要求我們以史為鑒、鑒往知來,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從這個角度看,涵養我們的歷史思維,也是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具體體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涵養我們的歷史思維,還意味著一種歷史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今天,我們在繼承歷史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歷史。那種隻想“乘涼”、不想“栽樹”,甚至“吃祖宗飯、斷子孫糧”的人,不僅缺乏歷史責任,更談不上歷史思維。進入新時代,從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力度空前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視野,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邏輯,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都是謀大局、謀長遠、謀未來,體現的正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歷史胸懷、“功成必定有我”的時代擔當。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人類的生活,橫著去看,便是社會﹔縱著去看,便是歷史。不斷提高歷史思維,把握發展大勢、抓住變革時機,我們就能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更好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5日 04 版)

(責編:馬昌、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