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美食榜助力食品安全治理

李勤余

2019年01月23日08:23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美食榜助力食品安全治理

  經驗表明,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不能採用線性思維方式,隻糾結於某個點、某條線或某個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當更好地利用和發揮好互聯網的力量,積極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到食品安全監管中來,運用球形思維方式,織好一張食品安全標准網。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關網絡點評平台發布了“2019黑珍珠餐廳指南”,這份榜單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著力打造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由普通用戶和食品專家共同組成評審委員會,匿名造訪入圍餐廳,並且引入了獨立第三方機構執行商定程序。

  近年來,一些網絡訂餐企業衛生狀況堪憂,網紅面包店使用過期面粉、老字號品牌餐飲企業后廚臟亂不堪……此類新聞不時見諸報端。政府部門監管力度不可謂不大,但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時常挑動公眾的神經。

  在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領域,政府部門無疑是最重要的監管主體,但不可否認,政府規制終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想要做到面面俱到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需要社會性規制作為政府監管職能的補充,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發揮作用。

  時下流行的各類餐飲App,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發。外出就餐前打開手機軟件,查一查網友的評價和推薦,已成為不少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規操作。因此,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將相關專家和網友的意見整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更大的輿論監督作用。有了輿論監督和公眾參與的制約,那些在食品安全方面難以讓消費者放心的餐廳和商家,必然會在市場良性競爭中被淘汰。

  由此可見,整合公眾的意見,制作美食榜單以引導消費者、監督商家,不失為一項推進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措施。不過,互聯網世界的紛繁復雜,也會帶來某些弊端,一些餐飲軟件推出的各類“榜單”,熱衷於為自己牟利,甚至相互之間“掐架”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此一來,不少“榜單”就很難在行業內部起到積極監督、引導自律的作用,不具備公信力的榜單和數據非但不能促進食品安全,反而會讓公眾迷失方向。

  不為外部利益所惑,才能保証食品安全監督監管的公正公平,由網絡訂餐平台組織評定美食榜單,的確不乏現實針對性和借鑒意義。眼下,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隱蔽化、網絡化趨勢明顯,而且此類行為鏈條長、環節分離,打擊難度大,有關部門辛苦盯防追溯,收效往往並不明顯。歸根結底,單一化的監管模式已不足以適應當下復雜的食品安全大環境,不妨借鑒網絡訂餐平台制作權威美食榜單的經驗,建立一支由行政部門和社會群體如網絡訂餐第三方平台組成的監督力量,各方分工協作同心協力,必然能使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更上一層樓。

  經驗表明,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不能採用線性思維方式,隻糾結於某個點、某條線或某個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當更好地利用和發揮好互聯網的力量,積極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到食品安全監管中來,運用球形思維方式,織好一張食品安全標准網。若能適當將監管食品安全的任務分配給社會力量,而由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統籌安排,比如對“黑珍珠餐廳指南”榜單上名列前茅者給予適當獎勵,使政府和社會的監管力量更緊密結合在一起,必能減少政府部門的監管壓力,又提高了監管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應該充分認識到治理的難度和復雜性,積極拓寬思路,尋求創新方式方法。在法治框架內構建更強有力的法律機制,用制度化的激勵機制、制約機制和保障機制來協調利益關系,才能實現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更好的效果,有力維護公眾的健康利益。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