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養老服務業,應跟上老齡化程度

魏英杰

2019年01月15日08:41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養老服務業,應跟上老齡化程度

  眼下,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自己還沒步入老年的,家裡都有老人,步入老年的,操心以何種方式過好退休養老生活。許多北方的老人如同候鳥一般,一到冬季就往海南等地跑﹔南方的老人呢,要麼到山裡去,要麼到養老公寓過日子,多元化養老格局初步成型。

  但對老人及其贍養人來說,也有不少操心、鬧心的事。據《新聞晨報》報道,上海的范先生挑選養老院時,看中了嘉定區一家養老機構,但銷售人員表示,要進這家養老機構,除了每月需繳納1.2萬元月費外,還需一次性繳納65萬元的押金。

  記者咨詢上海多家民辦養老院發現,額外收取一定押金已成為民辦養老院的規則,押金的金額少則數萬元,多則上百萬元。這就不由讓人有些擔憂了。包括報道中提到的范先生在內,不少老人擔心的是,萬一養老院跑路了,這筆押金會不會打水漂。

  65萬元畢竟不是小數字,可能是老人的多年積蓄,一旦發生這類問題,不僅會讓老人痛悔不已,對養老服務業的整體公信力也是一次打擊。此前,北京一家養老機構就曾卷走數十位老人交的800多萬押金,后來官司是打贏了,可錢還是沒了。

  從政策角度來說,養老機構這麼做也不算違規,相關政策給足了養老服務機構的定價權,只是這樣做合理不合理,卻應該兩說。

  對於養老機構來說,事先收一筆押金也就沒有了后顧之憂,畢竟部分老人需要長期照顧,能否持續繳費就成了一個問題。還有些老人子女可能會在分擔贍養費用上發生爭執,事先繳納押金的話,養老機構也就可以避免卷入糾紛。但這筆錢放在養老機構這裡,卻又缺乏充分的監管和保障,即便不是從保障老人的權益來講,也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何況,如上海這家養老機構,這筆押金或者交由某投資管理機構保管,或者選擇購買某款信托產品成為會員,無論哪種方式都意味著這筆押金不是躺在養老機構睡大覺,而是投入到金融領域進行保值增值。

  既然是投資,就意味著有風險,而這最終的風險誰來承擔,卻是一個未知數。有實力的養老機構也許會兜底,但如果養老機構無力承擔風險,就必然轉嫁到老人身上。對老人來講,這只是一筆押金,讓他們承擔投資風險,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規的。

  養老院讓老人交一大筆押金,這既反映了養老產業的市場需求旺盛(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養老機構反倒會採取各種優惠措施來吸引老人),也說明眼下仍存在諸多跟不上養老產業發展形勢的問題和亂象。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不少鼓勵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文件,但主要體現在放寬行業准入標准、加大政策補貼、鼓勵資本進入等方面,但具體落實到對養老機構的規范化管理等問題上,制度跟進仍相對滯后,相關措施也不夠細致。

  讓老人放心,是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關鍵。如果老人不信賴養老機構,這一養老模式很快就會走到頭,難以為繼。而沒有充分社會化的養老模式,無論如何都難以應對這一輪銀發潮。

  所以,國內對養老服務業雖說也很重視,但如果從近年來老齡化問題的暴露情況來說,政府是心有余卻力不逮。從長遠看肯定要做到在政策與管理層面,既要讓老人放心到養老機構養老,也要從各方面真正解除老人的后顧之憂。但從近階段來講,養老服務業至少要跟得上老齡化程度,這樣才能讓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