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話說新農村:多些精准服務 助力銜接順暢

朱 雋
2019年01月11日06: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億多農戶經營著60%的耕地,“大國小農”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

  加強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健康成長

    

  前段時間去東北採訪,看到不少種糧農戶家裡都購置了大中型農機具。在一個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村裡,不管種植規模如何,幾乎家家戶戶都添了插秧機、收割機等“大鐵牛”,還建了育秧大棚。問起為啥要搞“重復建設”,農民說:“農時就那麼幾天,家家都忙著干活兒,誰能把機器借咱?”“為啥不組織個農機合作社給大家伙提供服務?”“村裡沒人牽頭,隻能各顧各。”

  停在農家院落裡的農機具和農民說的話,一方面說明農民務農有積極性,為了穩定種糧收益,他們願意通過增加機械化投入來提升種植效率﹔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的無奈,購置這些農機,少則二十幾萬元,多則四五十萬元,因為多是專業化的設備,無法跨界使用,這就意味著短期內如果想調整種植結構,隻能將這些設備閑置,前期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這樣的問題不隻出現在東北的這個村庄,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其背后反映的是小農戶如何更好地與現代農業銜接的大課題。近些年,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我國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提升,如今我國40%的耕地由270萬的農業新型主體在經營。另外60%的耕地,則仍由剩余的2億多農戶在經營,這意味著“大國小農”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依舊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加強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對於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意義重大。

  加強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以及多元化生產性服務業的健康成長。為了推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近年來相關政策給予有力扶持。數據顯示,僅2017年至2018年,我國直接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財政補助累計已達70億元。目前農業生產托管面積已超過2億畝,服務農戶近4000萬戶,作為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一種有效形式,充分顯現了社會化服務在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方面的潛力和作用。

  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水平仍處於起步和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農業產業鏈條長,涵蓋不同行業,針對不同品種、不同環節的農業服務,還缺乏相應的標准和規范。加之服務主體千差萬別,對農業服務的監管仍存在諸多空白。看到這一產業成為“風口”,不少機構、組織、企業紛紛涌入農業服務領域,由於缺乏相應門檻約束,經營風險增大,農民權益保障也存在盲點。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健康發展,首先應堅持“問題導向”,瞄准小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的實際需求——地怎麼種、肥怎麼施、糧怎麼收等,有的放矢,讓農民願意用、用得上,才是相關服務應當追求的實際效果。其次應堅持多元化的原則,在農業生產的整個鏈條上,小農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服務企業、農業投入品企業等主體處於不同環節、不同領域,各有專攻、各有優勢,通過資源共享、有效整合,充分發揮各類主體的長處,更有利於促進產業發展。同時加快相關服務標准的出台,建立與小農戶的有效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協調發展,讓基礎性服務有人管,特色服務有示范,服務規范不跑偏,農民利益有保障。當農業社會化服務到位了,精准了,村裡的“重復建設”自然也就少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1日 18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