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神藥”引出的擔憂與思考

舒聖祥

2019年01月09日08:2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神藥”引出的擔憂與思考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一種名叫匹多莫德的藥被北京一名醫生“扒皮”。據她透露,這個進口藥在國外尚處於小白鼠階段,療效尚不明確,但在我國卻成了昂貴的兒科“神藥”,並且幾乎“包治百病”,發燒開一盒、感冒開一盒……在等級醫院和藥店的銷售額預計達40億元。

  總靠輿論“扒皮”?

  目前,食藥監部門尚未對匹多莫德是否療效不明一事做出回應。不過,個別業內人士敢於公開質疑的勇氣,以及重視患者權益的職業精神值得點贊。該“神藥”有沒有問題,不是普通患者或者公眾能發現的,必須是專業人士通過專業路徑查証或臨床驗証才能發現。

  不久前,被相關部門調查的“神藥”莎普愛思滴眼液,就是被一名眼科醫生率先提出質疑,繼而引發公眾關注,最后被食藥監部門責令生產企業盡快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並於三年內將評價結果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那麼,被專業人士“扒皮”之后,匹多莫德能否走下“神壇”也值得關注。

  “神藥”不能總靠個別業內人士來“扒皮”,更多的醫生、藥師乃至藥企人士,都應該成為有責任心的人。

  當然,還需要監管部門一方面重視輿論監督,另一方面重視臨床監測。無論是莎普愛思滴眼液,還是匹多莫德,都已被質疑多次。如果監管者重視行業輿情,“神藥”也不會屹立“神壇”這麼久。但讓人意外的是,“神藥”往往是被輿論質疑后才會引起重視。

  “神藥”的長期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目前我國臨床用藥監測機制不健全。希望類似事件能促使監管者完善監管。張海英

  多些專業性求証

  醫生對某藥物有疑問,最好的辦法是進行專門研究,去專業的媒介上發表專業的論文﹔哪怕沒有機會或者力有不逮,最好也是在專業圈子裡去提出質疑,先在內部討論。相反,通過大眾媒體提出質疑,用一些吸引眼球的說法給出“定論”,極易引發誤導。

  此事中,媒體報道提及“國外醫學臨床試驗尚處小白鼠階段”。公眾一聽立馬炸鍋了,給孩子用的藥,國外竟然還處在小白鼠階段,這怎麼得了?其實,理性想想,畢竟是從意大利進口的上市多年的藥品,且並非隻有中國在用,肯定是經過臨床試驗才批准上市,怎麼可能還停在小白鼠階段?

  醫生對於該藥主要的質疑是,查不到國外研究文獻,所謂小白鼠階段的說法,也是出自查閱資料“排在最前面的兩篇新出版文章”。媒體拿刺激性字眼來做標題欠妥。提出質疑很好,在學術領域可以怎麼大膽怎麼提,但在進行實質性研究之前,就簡單打上“兒童神藥”的標簽,爆料給非專業的媒體,實在有欠考慮。

  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証。醫生通過質疑來體現社會責任感很好,但也希望能按照科學的范式專業地求証專業地質疑,而不是交給大眾媒體來嚇唬公眾。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