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說道:老道理如何圈新粉?

智春麗
2019年01月09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多些新知,多些精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老道理就能圈新粉,讓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一籠熱氣騰騰的蟹黃湯包,水足跡2296.95升﹔一盤色澤誘人的清燉獅子頭,水足跡1351.03升……近日,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學生手繪的一份南京名吃水足跡示意圖在網上流傳,吸引了不少人轉發和評論。

  相對於很多人已經知道的“碳足跡”,“水足跡”還是一個新鮮詞兒,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公眾消費產品、服務的過程中所耗費的那些看不見的水。要算出一道菜品的水足跡,其涉及的食材生長過程及烹飪工序中的耗水、排水量都要統計在內。比如,生產一杯牛奶,牧草澆灌,奶牛喝水、洗澡、降溫,運輸過程,處處都要用到水。看到這份手繪圖后,一些“吃貨”感慨:美食背后,竟要耗費這麼多水。

  作為節水科普的一種新嘗試,這份手繪圖讓人耳目一新。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准確說出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數字,但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飯,這份手繪圖提醒大家,其實在不經意間,我們每個人已經在消耗如此多的水。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隻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就環保領域而言,一些身邊小事之所以難以被注意,多半是因為人們受限於慣性思維,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幾乎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讓更多公眾自覺參與其中,環保科普的方式就要吸引人,“耳目一新”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新鮮的概念如同探照燈,照亮一片認知的盲區。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今提到“低碳生活”,大家很容易理解,並樂於接受,哪怕是每周少開一天車,也是在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貢獻。一說“綠色GDP”,大家就懂了,認可經濟增長要將自然資源和環境成本考慮在內。手繪菜譜水足跡,就是用年輕人喜愛的形式,普及了一個有點門檻的學術概念,抓住了年輕“吃貨”的心。算一算“水足跡”,一串串數字擺在那裡,再去浪費水,恐怕就有心理負擔了。

  營銷學上有一個策略叫“精准營銷”,強調的是精准定位和個性化溝通。環保科普也需要“精准”,要讓人們改掉長期形成的習慣並非易事,把話說到心坎上,才有可能推動改變的發生。多些新知,多些精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老道理就能圈新粉,讓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9日 14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