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國家科技獎獎金調整意義重大

2019年01月09日07: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國家科技獎獎金調整意義重大

  人們感慨科學家的收入不如明星,未必就是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娛樂明星,主要還是希望科技工作者能獲得有尊嚴的收入,從而能夠安心在科研道路上攀登。特別是那些默默耕耘在科技一線,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更應當感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溫暖,享受無上的榮光。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不僅是科技界,全社會都在關注。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8個項目和7名科技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相關報道見A3版)

  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出成果和用成果都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試航,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水上首飛,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產業經濟、農業農村、社會民生等方面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持續而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的面貌。這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召開,正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與時俱進、成果豐碩、進入發展新時代的生動見証。

  除了獲獎的科學家和他們的獲獎成果,國家科技獎的獎金也吸引了不少的關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准進行了調整,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獎金大大提高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二是獎金分配結構調整,獎金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獎金額度也同步提高50%。

  從1999年至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已經快20年了。當時規定,500萬元獎金“50萬元屬獲獎人個人所得、450萬元用作科研經費”。對於這個標准,應該用歷史的眼光來看,最初規定獎金小部分歸個人所有,大部分用作科研經費,是有其必要和道理的,只是到了現在,時代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民收入水平在急劇提升,一些行業一些群體的收入增長迅速,而隨著科技地位的加強,我國科研人員獲得科研經費的渠道已大幅拓展。放眼全世界,將獎金全部授予獲獎人個人,也是國際知名科技獎勵的普遍做法。

  社會發展到今天,科技的重要性不僅沒有絲毫削弱,反而得到了持續加強。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地位,已經得到了事實証明,在未來還會進一步彰顯。在科技創新上,核心技術尤其重要,有可能需要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並取得優勢地位。核心技術相當於命脈,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的隱患,而核心技術是等不來、喊不來,也不可能化緣得來的,隻有自力更生這一條路。核心技術的核心是人,如果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技、尊重科學家的氛圍,我們就很難在核心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更能理解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於科學家收入的關注。人們感慨科學家的收入不如明星,未必就是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娛樂明星,主要還是希望科技工作者能獲得有尊嚴的收入,從而能夠安心在科研道路上攀登。特別是那些默默耕耘在科技一線,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更應當感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溫暖,享受無上的榮光。

  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關注度,已經遠遠超出了科技界,國家科學技術獎發生的一切,會在全社會產生漣漪效應。圍繞打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國家已經做出了許多努力,科學技術獎獎金調整就是其中一項。正如有網友所說,這些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是國家脊梁和時代偶像,給他們再多的獎勵都沒有爭議,也不會有人患“紅眼病”。不僅是獲獎的科學家,所有科研工作者都會從國家科技獎獎金調整中感受到濃濃的暖意,都要自覺融入科技強國的新征程、擔當科技強國新使命,在偉大民族復興的追夢路上續寫屬於中國科技人的新榮光。

  本報特約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