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為“孤島村醫”點贊,更須關注醫療資源下沉

李思輝

2019年01月04日08:5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為“孤島村醫”點贊,更須關注醫療資源下沉

因村民分散住在孤島上,安徽省金寨縣村醫余家軍19年來駕船隨時出診,風雨無阻。他說,隻要島上還有一個人需要,就會堅守下去。媒體的報道,引發人們紛紛對“孤島村醫”點贊的同時,也激起了社會各界對鄉村醫生、農村看病難問題的又一次討論。

“身背藥箱除疾病,越嶺翻山雨裡來。”“孤島村醫”余家軍放棄走出農村的機會,以非醫非農的尷尬身份,19年擺渡於一座座孤島之間,給四散的村民看病,成為百姓眼中的“最美醫生”,他的故事何嘗不是無數鄉村醫生的一個縮影。一代代鄉村醫生付出的艱辛努力、秉持的濟世情懷值得十裡八鄉,乃至全社會尊敬。

不過,也要看到,鄉村醫生依然是我國公共醫療保障的主要短板。相對於農村巨大的醫療保障服務缺口,現有的鄉村醫生遠遠不夠,而且鄉村醫生群體本身也面臨著診療水平整體不高、隊伍結構不合理和后繼乏人等問題。系統性解決農村百姓看病難,不能單靠鄉村醫生的情懷,還得靠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作支撐。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百姓的期許,也是政府的責任。近年來,我國的醫療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區域不平衡的問題也很突出,優質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還非常匱乏。

在公共醫療保障上,尤其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在哪裡,公共醫療保障服務就應該有效覆蓋到哪裡,醫療資源就應該下沉到哪裡。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在制度建設上作出努力。比如對村醫進行更系統的培訓,提高其診療水平,把達到一定水平的鄉村醫生納入公共衛生保障體系,給予他們應有的身份和待遇﹔再比如,選拔優秀醫生到基層任職,實行縣鄉醫院醫生派駐到村制度,引導優秀醫護人員到農村服務等,確保醫療服務有效、有力覆蓋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

時代需要不計個人得失的“王繼才精神”,對余家軍這樣的最美村醫,我們必須點贊。我們要推崇並致敬“孤島村醫”余家軍那種一心為百姓的情懷和精神,也要以更有力的制度托舉這種情懷和精神,讓它能夠產生回響,持續不絕,造福百姓。解決農村看病難,需要情懷驅動,更要有制度支撐,隻有這樣,健康中國路上,鄉間百姓才會有更多的獲得感。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