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海外醫療成了“吃糖” 沒必要嘲笑被騙的有錢人

熊志

2019年01月03日07: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海外醫療成了“吃糖” 沒必要嘲笑被騙的有錢人

  免費坐飛機出境游、參加高端海外醫療說明會、免費接受“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體檢……這是嘉興市某美容院為會員提供的誘人福利。然而,當他們踏上旅程時,便進入了他人精心設置的海外醫療騙局。截至目前,警方已依法查獲涉案人員132名,凍結涉案資金7000多萬元,扣押假藥3000多箱及一大批涉案物品。

  這個詐騙團伙的騙術並不復雜,第一步是篩選受眾﹔第二步是組織海外游玩,游說受害者進行免費體檢,然后夸大甚至捏造病症﹔第三步是推銷治療方案,或所謂“神藥”。事實上,這些藥品的成分都很簡單,有些其實就是“糖”,每一粒的成本僅有2元多。

  頗為諷刺的是,那些上當受騙的女性,哪怕被騙數額上千萬元,在破案之后,要麼因為經濟足夠寬裕,要麼覺得丟面子,不太願意配合警方調查,講述被騙的經歷。這恰恰說明,該海外醫療詐騙團伙在篩選受眾上足夠精准,能夠洞察人性和心理。

  當然,據此將被詐騙歸咎於這些富人“人傻錢多”,也是轉移了焦點。無論是專門收割富人的海外醫療騙局,還是針對中低收入者的保健品、養生騙術,背后的邏輯是相通的。和不久前體檢行業的“假體檢”風波一樣,它們都瞄准了醫療健康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弱點。

  而且,針對高收入群體的海外醫療騙局,在騙術上更具迷惑性。無論全程一條龍的陪護,還是看起來“高大上”的海外醫療健康論壇、外籍資深醫學專家,對不懂醫學的受害者來說,在封閉且被監視的信息環境下,識破騙局的難度相當大。

  富人和普通人一樣,對癌症等難以治愈的疾病,有著天然的恐懼。花40萬元買成本價隻有幾百元的糖制藥品,正是病急亂投醫的縮影。它也說明,一方面國人對身體的焦慮,已經到了空前緊張的高度﹔另一方面,國內醫療市場的供給,並不能撫平這種普遍性焦慮,因此才會將富人推向海外,讓他們對外國療法、專家、藥物形成天然信賴。

  在海外醫療騙局的產業鏈體系中,我們還能看到類似於權健的影子。比如其營銷模式分三層結構,頂層是大連思蘭德公司,該公司向下發展代理商,代理商再發展各地的美容院,物色受騙對象。

  由於代理商和大連思蘭德之間,都是屬於獨立運作,隻有合作關系,這就意味著騙子公司與各地美容院和代理商的切割變得相當容易。由此可見,整個醫療、健康行業的騙術,幾乎都共享著同一套圈錢的邏輯,只是針對消費能力的不同,衍生出了不同的收割形態。

  所以真沒必要嘲笑這些被騙的富裕女性,也不要認為,動輒上千萬元的海外醫療騙局與自己無關。某種程度上,對這種包裝精致的偽科學騙局,鑒於其欺騙性更高,甚至要更警惕——捍衛健康的醫療保健市場,就得鏟除騙子生存的土壤,不留下任何死角。

  熊志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