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在日子重復中體味變遷

馬建紅

2018年12月29日08: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在日子重復中體味變遷

2018年幾乎還沒有寫順手,2019年就不期然地到來了,在恍惚中猛然驚覺,這已經是2018年最后一篇專欄文章了。

人們在回憶過往的時候,諸多事情會在一閃而過,一年的時間仿佛剎那間就過完了,而當我們在經歷著的那一刻,每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實又都是豐富且漫長的。然而,這些經歷中的當下,倏忽間竟已成逝去的過往,在晨曦與夕照的交織中,一年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我們送走了2018,在毫無防備之下未知的2019已經到來。

人一過了中年,到了“知天命”的歲數,智識才情各方面就已定型,習慣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也就缺少了激情與沖動,連挪一挪窩的想法都不大再有。尤其是在大學做老師,春秋兩季開設的課程都是固定的,按教學計劃中規中矩地把課講完,再在課外指導幾篇論文,秋季學期開一次題,春季學期參加一次答辯。生活幾乎一成不變。每當新年來臨的時候,除了對韶華易逝的感嘆外,也不再有如年輕人那樣對未來的憧憬,站在哪座山就唱哪首歌,是此時的真切感受。

不過,即便是一個安於現狀不思變化的人,其生活也會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下,亦步亦趨地向前移動,許多時候這種變化並非出自人為的“規劃”,而是在每天的重復中,不經意間發生的。就拿學校裡課堂上的情形來說吧,曾幾何時,學校在發給老師的教學用品中,厚厚的備課本是必須的,伏在辦公桌上寫“教案”也曾經是教師的經典神態,不知從何時起,備課本早已換成了電腦,而教師腋下夾著的教案,已換成了U盤﹔曾幾何時,老師的板書還是學生品評的對象,現如今粉筆的用處似乎已成了課堂上的點綴,圖文並茂的PPT全面調動著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學生在課堂上也還在“記”著筆記,不過,手中的筆大多已換作了電腦或手機﹔當然,以往學生喜歡在課本之下壓本“閑書”,裝作一副看書的樣子,如今你隻要看學生的手指在一個地方“劃拉”,就知道他的心思早已飛到九霄之外,可能是在美團上點黃燜雞米飯,誰知道呢!

教與學所依賴的工具發生了變化,當查找材料已變得便捷且准確時,對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也構成了相應的壓力和挑戰。學生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老師們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有益的成分,這就要求老師們在綜合、歸納、概括、分析等方面下足功夫,如此方能收“傳道授業解惑”之功,新時代的教學相長,也有了新的模樣。

近年來,由手機承載著的網絡發生了巨大變化。手機以前只是人們進行聯絡的一個工具,現如今,它的功能早已遠超出通話交流的層面,成為人們須臾不可離之的必需品。尤其是在有了微信等即時通訊程序后,手機的接打電話功能早已退化至忽略不計,相反,手機的其他意想不到的功能倒是被無限地開發出來。

手機取代了相機,它可以拍攝、存儲圖片,課堂上學生們用手機“拍筆記”即是其運用之一種﹔手機可以錄制視頻,並通過網絡進行實時分享傳播﹔在消費領域,利用手機進行的網購正侵蝕著實體門店的生存環境,它在制造並紅火了物流快遞業的同時,也使超市等購物場所日顯冷落和蕭條﹔更令人吃驚的當屬手機網絡支付功能對金融業帶來的沖擊,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在網絡上進行大額股票、基金與理財產品的交易。公交車上、地鐵中、高鐵上,“低頭一族”們用手機刷著新聞消息,和遠在異國他鄉的親朋好友實時進行對話。曾經被人們視為畏途的漫長的旅程不再枯燥,你既可以用手機追電視劇,也可以戴上耳機靜靜地沉醉於美妙的音樂中,與喧囂的世界隔開一定的距離。

曾以為“玩兒手機”隻能是年輕人的專利,然而,當“玩兒手機”成為一項基本生活技能時,中老年人也順勢加入了“低頭一族”,在通過手機提供的信息和功能追隨時代發展步伐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觀念不再那麼古板沉悶,曾經不可避免地存在於老一代與年輕人之間的代溝,也因了手機或網絡的勾連而抹平了不少。這是一個被重新定義的時代,隻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異彩紛呈。

不過,這些由手機或網絡帶來的變化,影響的只是我們對生活的感知方式,而我們的“生活”卻依然一如既往。手機可以“拍下”筆記,可學生依然還需要學習﹔網絡可以幫我們查找資料,研究和創新依然是教學科研的靈魂﹔即時通訊可以使我們知道親人朋友的所在,而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維系卻依然需要關愛與溫暖的付出﹔網購時花錢雖變得容易,而所花之錢卻仍需一分一毫地積攢。2018年的變化,注定會在2019年延續,唯有祝願是不變的,那就是祝所有人平安喜樂,幸福安康。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