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常用藥漲價,看清內在的門道

2018年12月27日08:39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常用藥漲價,看清內在的門道

  據中國新聞社報道,北京市一些市民近期購藥發現,藥店裡的一些藥品、保健品漲價了。在西城區,不止一家藥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常用藥迎來了調價。

  藥品價格有其內在的價值規律,對此需要理性看待。

  首先,在消費者來看,藥品自然越便宜越好,但是便宜可能會透支企業生產供應的能力與意願,與其它商品一樣,要麼出現以劣充優在品質上打折扣,要麼最終從生產領域被淘汰。比如,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唯一的生產廠家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停產,給臨床醫療帶來了很大影響。所以,不願為藥企正常的利潤訴求買單,最終受害的可能還是患者。其次,藥品生產成本不是一成不變的,包括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乃至企業生產環節的環保治理的提檔升級,都是構成成本的變量,成本上升自然會帶來藥價上漲。

  從這個角度說,常用藥適度漲價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從2015年開始,藥品由政府定價變成市場定價,一些長期受定價機制束縛的低價藥出現了“補償性”增長。比較典型的是地高辛片,一種心臟病常用藥,過去的價格為6.7元,一瓶100片,每天吃半片,患者每天的成本不到4分錢,后來價格漲了10倍,成本變成4角——雖然漲價了,但還在正常范圍內。

  判斷藥品漲價是否合理,在於其是不是充分市場競爭的結果,大部分常見藥特別是非處方藥的市場競爭還是比較充分的。當然,競爭失靈的情況也有發生,比如,隨著環保、生產認証等門檻的提高,一些藥企面臨關停、兼並的局面,藥廠數量減少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藥品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下降,從而可能推動藥品價格上漲。此外,原材料企業壟斷出現抬頭,也導致一些制劑的原材料價格大幅漲價,進而影響藥價。

  常見藥漲價考驗管理智慧。要鼓勵制藥企業通過市場競爭獲利,促進健康發展,同時也不能完全放任,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兩個極端。對常見藥漲價,既要承認並保証其合理的利潤空間,也應對生產和流通領域可能發生的壟斷加強監管,清除非法的利益鏈條。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