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生態論苑:藍天保衛戰須向縱深推進

孫秀艷
2018年12月22日04: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隨著治理不斷深入,現有減排空間越來越小,打贏藍天保衛戰,需要尋求新的減排領域,把該管的都管起來    

       

  不久前,在青島郵輪母港,一位熱心環保的旅友發現晚上泊在碼頭的郵輪一直冒著濃黑的煙。這位旅友把自己的發現發到微博@青島環保,有一位懂行的網友回復:“那是郵輪的發電設備在正常工作,在哪都是如此。”旅友感慨道:藍天保衛戰管住了一座座工廠、一個個建筑工地、一部部機動車,這一艘艘冒著濃煙的船舶,卻無人來管。

  所幸,這樣的無奈不久將終結。

  幾天前,交通運輸部印發《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明確規定,2019年7月1日起,具有船舶岸電系統船載裝置的現有船舶,隻要在有能力供電的控制區泊位停得久(沿海3小時,內河兩小時以上),又不使用清潔能源等效替代措施的,就要使用岸電。也就是說,冒黑煙的船舶煙囪已被納入監管范圍。

  其實,這只是實施方案中控制船舶大氣污染物的一條措施。方案還對船舶硫氧化物和顆粒物、氮氧化物排放做出了明確規定。

  各城市在解析大氣污染來源時,一般都認為主要是燃煤、機動車、道路揚塵等,鮮有將船舶、飛機等大型運輸工具納入污染源的。實際上,這些污染源的影響真不容忽視。以船舶為例,《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顯示,2017年我國船舶排放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分別為85.3萬噸、7.9萬噸、134.6萬噸、13.1萬噸,其中氮氧化物和顆粒物佔非道路移動源排放的比例均超過25%。不僅如此,即使按照明年元旦實施的控制區新標准——船用燃油硫含量不大於0.5%m/m(質量百分比,即每100克柴油中含有0.5克硫),其排放強度依舊是車用柴油標准的幾百倍,污染水平可見一斑。可以說,船舶污染治理已成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不能繞過的一個關口。

  毋庸諱言,這麼高強度的污染源,卻一直游離於污染減排體系之外,原因不僅在於船舶排放控制水平低、監管困難,更在於原有管理體制的條塊分割。以往的環境監管體系裡,環保部門再努力,能管的也就是陸上的污染,天上的、水裡的,想管也是鞭長莫及。《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的發布實施,反映了相關部門對大氣污染治理積極主動作為的態度,值得點贊。

  過去幾年,各地不遺余力削減大氣污染物,不斷加嚴排放標准,不斷擴大監管范圍,許多地方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但隨著治理不斷深入,現有減排空間越來越小,剩下的骨頭越來越難啃。要打贏藍天保衛戰,不僅要攻堅克難,也要尋求新的減排領域,把該管的都管起來,力促污染物總量更快地下降。船舶、飛機單體污染排放較大,是減排潛力較大的領域,管好這些領域,對空氣質量提升的作用不言而喻。

  從另一個角度說,治污需要高投入,如何以最簡單的方法獲取最大減排效果,如何以最低成本提升空氣質量,也必須認真分析實施各類污染源治理的經濟社會成本,排排次序。目前,我國已成為海上、航空運輸大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這方面的污染控制還相對落后,用好先進技術,借鑒科學的管理經驗,我國有能力將這些領域的污染排放強度降下來。

  空氣是流動的,治理也應是立體全面的。期待更多部門關注相關領域的污染源,積極參與,多想辦法,為更多藍天付出自己的努力。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2日 09 版)

(責編:王仁宏、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