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打造“金課”需要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做支撐

李一陵

2018年12月05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打造“金課”需要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做支撐

  當下,振興本科教育被提高到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的地位。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專科、課程作業全查重、抄襲全判零分、畢業“清考”取消……教育部和各高校圍繞嚴把畢業出口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嚴進嚴出,學分不達標就會被淘汰將成為常態。這些剛性的制度釋放了強烈的信號,大學生想混日子難了。

  剛性的制度之外,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離不開課程改革這一教學核心環節。淘汰“水課”,打造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無疑是強化本科教育的核心所在。今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9月,教育部印發《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再次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

  然而,何為“金課”?何為“水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日前首次給出解答:“兩性一度”是“金課”標准,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反之,“水課”則是低階性、陳舊性和不用心的課。

  打造“金課”,要求高校改革人才評價和教學評價制度,把不利於強化本科教育的人才評價和教學評價制度改過來,改變高校在人才評價中唯科研、唯論文,重科研不重教學的傾向,打通教學型教授的晉升通道,引導高校教師從內心深處真正重視教學,以教書育人為樂,讓潛心育人的教師得到應有尊重和肯定。

  要想把學生的目光和心思真正吸引到課堂教學上來,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第一批00后已經進入大學校園,並將成為大學生的主體。他們成長的背景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知識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已經養成了從互聯網上獲取學習資源的習慣和能力,大學教師不再是專業知識的壟斷者,不再是學生心目中當然的權威。如果教師仍然延續過去的教學方式,向他們講授低階、陳舊的知識內容,必定無法吸引大學生們的關注,將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水課”。就算把大學生強按在教室裡,他們也會心不在焉。

  這要求大學教師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精心備課,為大學生們提供高階性、創新性的課程內容,結合0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如結合互聯網技術,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

  “金課”的打造既需要教師用心投入,也需要學生重視課堂。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追求文憑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選課時避重就輕,只是為了追求修滿學分,追求較高的績點。內容陳舊、考核輕鬆易過、學分績點可期的“水課”備受學生青睞,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反而棄之如敝屣。對此,既要靠完善的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重視課堂,靠剛性的制度嚴把畢業關,讓混日子的大學生無法順利混到文憑,還需要克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功利主義傾向,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營造奮發向上、積極有為、學真本領、練真本事的優良學風。

   (作者:李一陵,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