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謹防政務App變味走樣

戴先任

2018年12月04日08:03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謹防政務App變味走樣

  對於變形走樣的黨務政務App,需要的是加強制度設計,要讓其能夠真正發揮出作用,要像企業App一樣,要有用戶思維,要注重實用性

  有時候,鄉鎮干部李欣恨不得砸了自己的手機。當年買手機時,他總覺得32G存儲空間足夠了,現如今卻有點吃不消,裡面安裝了太多App,卡頓越來越明顯。除了一部分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李欣手機裡工作方面的App倒佔了多數,有的每天要簽到,有的自從下載安裝后,就再也沒打開過。他所在的縣調研發現,市縣部門要求每名干部職工下載或關注的黨務政務App和新媒體平均6.8個,鄉鎮(街道)達10.8個,四成的受訪干部對此表示反感(12月3日瞭望智庫)。

  黨務政務App運行“僵尸化”,就像以前的政務微博、政府官網“僵尸化”一樣,都是一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表現。不少政府部門在推行這些政務App之初,不過是為了趕時髦、盲目跟風,並非出於實際需求。就像不少政務官網最終變成“僵尸網站”“睡眠網站”一樣,一些政務App上線不久就出現了“僵尸化”。

  不僅如此,這些政務App還通過行政強推,讓黨員干部下載注冊,一級壓一級,政務App的下載注冊量倒是上來了,但讓很多干部職工不勝其擾。這些政務App因為並不能實際發揮出多大作用,更多只是佔用了人們手機的內存空間,最終也就難免“僵尸化”,一些政務App不僅“僵尸化”,還“僵尸鬧”,如有的政務App把點擊瀏覽量也列入考核范圍,讓一些職工在單位時,沒事就不停地刷機,有時還要參加互動,上傳操作情況截圖。有的App需要上傳巡查軌跡,一般需要幾公裡的數據,上級相關部門就以這些數據作為考核依據,這使得一些基層干部就算村裡沒事,也要通過多走路來“打卡”。

  再如去年7月,中國社會扶貧網開辦的App在全國正式上線,其本意是搭建了一個連接貧困人口和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網絡服務平台,結果一些基層黨委、政府下任務下指標,將愛心人士的注冊量作為基層企事業單位和鄉鎮黨委政府考核的硬指標,這讓代注冊“愛心人士”成了淘寶店家的“搶手生意”,有店鋪月月銷量都超過3萬筆。

  這些政務App不僅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反倒浪費公共財政資源,對於廣大干部職工來說,還增加了負擔。這些“僵尸化”的黨務政務App和新媒體,已經在步“僵尸網站”的后塵。政務工作、行政工作與時俱進,這無可厚非,還值得肯定。但政府部門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華而不實。政府部門搞新媒體、微博、官網、App等,一再出現“僵尸化”現象,這並非是新形勢下衍生的新問題,而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的新變種。近年來不斷出現的一些新興互聯網工具,都能看到一些政府部門活躍的身影,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些頑疾也如影隨形。

  所以,看到一些黨務政務App變味走樣,不是要對其“一棍子打死”,黨務政務App如果善加利用,也能發揮出很大的正向作用。對於變形走樣的黨務政務App,需要加強制度設計,要讓其像企業App一樣,有用戶思維,能夠真正發揮出作用。從根本上來說,還要堵住滋生“四風”問題的制度漏洞,從而根治“四風”頑疾。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