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砥礪篤定自若的心境

宋  威
2018年11月29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每每讀到白居易的這首詩,總是讓人心生感慨。大多數人越老越怕添新歲,詩人卻與眾不同,面對新春歡喜雀躍,因為他覺得,年紀開始了第七個10年的人,屈指算來,並不多見,故此值得高興。可見,擁有好的心境,面對世事就能樂觀處之。

  面對年歲的更迭如此,面對工作、生活亦然。有的人正經歷“成長的煩惱”,有的人已遭遇“中年危機”﹔有的人在前進的坡坎上揮汗如雨,有的人在事業的瓶頸處辛苦勞碌。倘若一味盯著劣勢、不足,感物傷懷,頹唐氣餒,隻會進退無據﹔調整視角,換個心境,或許就是另一番景象。心態決定狀態,砥礪篤定自若的心境十分重要。

  “志行萬裡者,不中道而輟足。”志向猶如前進的燈塔,目標越堅定,心態越篤實。黃旭華為研制核潛艇隱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嘔心瀝血,沒有因“一窮二白”而放棄,也從未因危險或誘惑而搖擺,還從容寫道: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一個為理想搏擊的人,決不會在困難面前當逃兵,更不會斤斤計較、滿腹牢騷,而是以樂觀的心態迎難而上,以淡泊的心態對待名利。“一個人若是沒有確定航行的目標,任何風向對他都不是順風。”心有所向,行有所達。堅定志向、矢志不渝,才能內心安寧、不再彷徨,最終戰勝艱難險阻。

  有人說,一個人越敢於承擔重任,就越意氣風發。責任固然沉重,卻如“壓艙石”,讓人臨高處而不忘形,處低谷而不喪志。上世紀50年代,為戰勝福建東山縣的災荒和貧困,谷文昌帶領干部群眾植樹造林,可苦干多年,試種十幾個樹種、幾十萬株苗木,均未成活。但谷文昌並沒被失敗和挫折壓垮,他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膽魄,堅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終以漫山木麻黃治服了“神仙都難治”的風沙。令谷文昌志篤意堅的,正是“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黨來干什麼”的使命意識、責任擔當。這樣的責任感,讓人即使面臨困境,也能以積極心態努力應對。

  有時,保持好心態不僅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哲人有言,“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像讀書那樣,用一隻眼睛觀察表象,另一隻眼睛洞察本質、探尋規律,內心自然就有底氣﹔用一隻眼睛察看萬物,另一隻眼睛審視自我,分清利弊、見賢思齊,自能收獲沉穩練達的氣質。跳出思維窠臼,警惕“空間迷向”,拒絕人雲亦雲,方能拓寬視野、增長智慧,讓好心態始終相伴。

  “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以良好心態面對世事,始終保持微笑、振奮精神,不怕暗礁、不懼荊棘,生命總能綻放出新的光彩。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9日 04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