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過度免費乘公交”這口鍋老人不背

蔣萌

2018年11月28日14:5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過度免費乘公交”這口鍋老人不背

背景:最近,一些城市開始取消老人免費公交卡,或限制其在高峰時段的免費使用。在網絡上,很多人對這個政策表示支持與贊同。

新京報發表劉遠舉的觀點:在當下中國的大城市,公共交通資源非常緊缺。老年卡不分時段均可免費乘坐公交車,在“反正都不要錢”的想法下,誘導出很多非剛性需求。這也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取消高峰時期乘車,或者全時段取消老年卡,有更好的替代性措施。比如,上海前兩年取消了免費的公交敬老卡,公交車及地鐵上的老年乘客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真金白銀的補貼。具有上海市戶籍的老年人,按照年齡段不同,從65周歲到10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600元不等的補貼。根據經濟學的原理,現金補貼比實物補貼更有效。這是因為人們獲得現金進行消費的時候,會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則,把現金用在他們最需要的地方。相比之下,政府的實物補貼,不可能按照每一個人的需求進行,造成效率損失。所以,在高峰時期,交通領域的實物補貼最好轉化為貨幣補貼。在非高峰時段,比如,上午11點到下午3點之間,這段時間公交車裡空間很多,可以保持現在的實物補貼。是什麼阻礙了老年卡的取消呢?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政府購買量大、談判能力強,可以用比較優惠的價格買到各種資源。有時候,這些資源就是政府組織生產的,所以實物補貼的成本相對小。但要現金補貼,則需要真金白銀地拿出錢來。或許這才是問題的本質,而非代際之爭。

小蔣隨想:一項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僅需要管理者科學統籌規劃,也應征求利益攸關方的意見。在某種程度上,“聽証會”與“群體智慧”的作用就在於此。現在的一些情況則是,某種政策出台時,未必征求過有關人員的想法﹔打算取消時,也沒想著問問有關人員的態度。這種過程首先就欠妥,容易引發矛盾。就老人免費乘公交而言,出台時的宣傳是尊老敬老,老人們享受這種待遇,是何樂而不為。許多老人習慣早起、早鍛煉、早上買菜,加上早高峰“免費”坐公交,有人就質疑老人與年輕人“搶行”。問題是,以前沒有免費公交卡時,老人乘車同樣得花錢,老人早上就不乘公交出行了嗎?中年輕人乘公交上班是一種“剛需”,老年人早上出行也是一種權利。呼吁老人體諒年輕人、錯峰乘車是可以的,但搞道德綁架就不合適了。如今,一些地方取消老人免費公交卡,某些老人可能會抱怨。但是,真正該乘公交車出行的老人還是會出行。必須指出,許多老人正是“有錢有時間”的群體,一些老人花萬八千元旅游尚且舍得,花塊八毛錢乘公交就摳門了嗎?正因如此,不宜高估取消老人免費公交卡后,老人乘公交出行會“陡降”。提升公交運力是管理者的責任,不能試圖把這口鍋甩給所謂的老人“過度免費乘公交”。再說公共政策的制定,一些地方的老人乘公交不再免費,代之以貨幣補貼,真的科學嗎?今后還會不會有變數?某些地方的公共政策變來變去,出台時挺有理,取消時同樣有理,本身就值得反思。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