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落葉展被指“辣眼睛” 公共藝術不好糊弄了

柯小麥

2018年11月27日07: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落葉展被指“辣眼睛” 公共藝術不好糊弄了

  在街頭等城市空間展出的藝術作品,是市民生活場景的一部分,也成了民眾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因此,此類藝術作品的創作,應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日常情感和體驗。

  當你漫步在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街區,道旁的梧桐樹上突然出現大片的人造紅楓葉。你是感覺到美還是突兀?

  這一幕近日在上海著名的歷史街區復興西路出現。媒體報道,上海徐匯區復興西路(華山路段至武康路段)以“絲綢之路”為主題,藝術家利用落葉、枯枝、泥土、石頭等元素創作出12組裝置藝術作品,包含挂在梧桐樹上的大型布藝紅葉,以落葉等材料制成的長城、駱駝和酒壺,以及孔雀、人物雕塑等。

  雖有部分網友對這些落葉作品表達了欣賞,但是相關作品圖片經網絡傳播后,引起大量爭議。許多網友特別是本地市民,認為部分作品過於突兀,與相關街道的歷史內涵不協調。

  首先,在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間展出的公共藝術作品,其目標受眾是市民、大眾,這不同於在藝術館等專業場所裡向特定群體展出的藝術作品。前者除了必須具備應有的藝術水准之外,還必須能讓市民接受,這就對公共藝術作品提出了更多要求。比如,要尊重相關場景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內涵,特別是要考慮所在地市民的切身感受和審美習慣。

  為了讓市民欣賞植物因季節性變遷帶來的豐富自然美感,讓藝術家利用落葉、枯枝、泥土、石頭等元素創作裝置藝術作品,這一做法的初衷還是很好的。那些在網絡上引起爭議的孔雀、玫瑰花以及人物雕塑,有悖於復興西路原有的厚重歷史和文化內涵,難免讓人覺得突兀。

  德國20世紀藝術家博伊斯有句名言:“偉大藝術的標志是它完全沒有自我彰顯的意志,而是完全的融入,甚至是消失在自然造化之中。”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符合自然和生態原則,表達出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和美學品質。陳列在現代都市街頭的公共藝術作品,也應該具備這些屬性。它不能因為面向大眾,就在品質上比專業藝術作品降低標准,相反,還應該面對更多的品鑒,接受更多檢驗。

  其次,上海此次“落葉季”藝術作品,引起廣泛關注,說明公共藝術作品不再是少數圈內人士的自娛自樂,大眾對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的參與度在上升。在街頭等城市空間展出的藝術作品,是市民生活場景的一部分,也成了民眾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因此,此類藝術作品的創作,應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日常情感和體驗。當地民眾也是藝術的參與者,而不只是作品的被動接受者和觀賞者。在網絡時代,網友也將成為藝術作品的品鑒者,深入介入藝術作品的評價。

  此次爭議出現后,上海徐匯區反應迅速,拆除了大部分裝置作品。據報道,在網絡上引起爭議的孔雀、玫瑰花以及人物雕塑已消失,路面隻剩下梧桐葉為主的裝置藝術。當地這種注重民意、積極反應的態度值得肯定。城市管理者和公共藝術的創作者,要充分考慮歷史文化內涵,尊重自然和生態原則,使公共藝術和市民文化形成良性互動。

  柯小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