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撫平幼升小焦慮不能隻靠家長轉變心態

趙清源

2018年11月27日07: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撫平幼升小焦慮不能隻靠家長轉變心態

  很多家長之所以趨之若鹜地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是因為從“散漫”的幼兒園生活到標准化、規律化的小學生活之間,確實存在一個過渡期,如果讓孩子毫無准備地直接上小學,有的孩子確實會出現一些問題。

  教育部日前發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治理內容包括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等五個方面。然而,教育部門的重拳出擊,解決不了家長們的心病。百樣的理由,讓初嘗教育焦慮的父母恨不得馬上登上幼小銜接的快車。也有家長和專家認為,成長的轉折點不只是提前學學拼音數字那麼簡單。(《中國青年報》11月26日)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雖然通知禁令不斷,可是培訓機構依然我行我素。幼小銜接班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專項治理很難撼動家長們巨大的渴盼。一份卓越巧問教育與亞洲幼教年會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幼小銜接調研白皮書》顯示,超過94%的被調查幼兒園及一年級家長認同幼小銜接這一時期的重要性。其中,即便是沒有給孩子報讀幼小銜接課程,或孩子已經進入一年級的家長,也有近半數認同這一過渡階段“非常重要”,比例分別為48%和47%。

  這就是說,如果有人認為“幼小銜接培訓純粹是由輿論和機構販賣焦慮而制造出來的市場”,顯然並不客觀。一個純粹依靠焦慮支撐的市場,怎麼可能持續多年且經常死灰復燃?其背后一定有巨大而強烈的市場需求。比如,今年5月,武漢市教育局啟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淨化全市校外培訓環境,對存在安全隱患、証照不全、超前超綱教學等問題培訓機構進行重點治理。然而,許多教育機構依然在“打擦邊球”,在“悄悄辦”。更有一些地區的私立幼兒園除了小、中、大班外,變相成立了“興趣班”,實則仍在搞“幼小銜接班”。

  有專家說,教育沒有起跑線,過早的知識輸入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想象力和學習熱情,也過早地剝奪了孩子的課外玩樂時間。這話當然正確,可是,難道作為孩子第一監護人的父母真的不知道幼小銜接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和負擔嗎?父母們真的焦慮到“見知識就學,見培訓就上”嗎?

  很多家長之所以趨之若鹜地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是因為從“散漫”的幼兒園生活到標准化、規律化的小學生活之間,確實存在過渡期,如果讓孩子毫無准備地直接上小學,有的孩子確實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學習習慣的正確預期和准備、養成,作息時間的調整,自理能力,主動表達的能力,等等。正是為了預防這些問題的出現,家長們才兩害相權取其輕,把孩子送進了幼小銜接班的大門。

  也正因為如此,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和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還需要小學授課循序漸進,放慢腳步,不要讓孩子進入校園后完全不知所措。舉個筆者耳聞的例子,小學語文課程學習拼音的課時一般為兩周,現在據說調整到一周。隻有5天的時間,要讓孩子完全掌握所有的拼音,這對很多沒學過拼音的孩子來說,確實是難以達到的。這也說明,如果不能改變和完善小學的教學模式,目前的幼小銜接班就不可能真正消失。

  幼小銜接的核心問題必須是先適應、再發展。小學一年級的教學目標,首先應該是讓孩子適應校園生活,然后才是學習知識,隻有一年級的學習腳步慢下來,給予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家長們才不會對幼升小銜接班趨之若鹜。

  趙清源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