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司法大數據對公交安全有何警示

2018年11月20日07:5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司法大數據對公交安全有何警示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公交車司乘沖突引發刑事案件分析》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2016年以來,公交車司乘沖突引發的刑事案件數量有所上升,糾紛起因多為車費、上下車地點等小事,合計佔比近六成﹔超半數案件有乘客攻擊司機的行為,更有近三成乘客出現搶奪車輛操縱裝置的情況﹔超五成案件出現車輛撞擊其他車輛、行人、道旁物體或劇烈搖晃等危險情況。(相關報道見A3版)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發生后,各地高度重視公交司機安全保障。上述報告披露的司法大數據,給各有關方面帶來了新的警示和啟示,無論是乘客、公交企業還是監管部門、司法機關,都應該從這些數據中記取教訓,為公交車安全運營構筑更牢固的“防火牆”。

從乘客角度看,這些數據值得關注,如司乘糾紛起因多為車費、上下車地點等小事,合計佔比近六成。這說明部分乘客“小心眼”,由於斤斤計較釀成沖突事件。再如,超半數案件有乘客攻擊司機的行為,近三成乘客出現搶奪車輛操縱裝置,可見這些乘客還是“沖動型”。

上述數據對乘客至少有多種警示:遇到小事要冷靜看待和處理,不能升級為沖突﹔即使矛盾升級也應通過正常渠道解決,絕不能去攻擊司機,特別是不能在車輛行駛中攻擊司機或者搶奪方向盤,因為事故后果和法律后果都很嚴重。

另外,僅約一成案件有其他乘客出面制止司乘沖突的情形,坦率地說,這個比例有點低。如果有更多乘客勇於制止司乘沖突,當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因為其他乘客出面可減少司機受到攻擊。當然,我們不僅期待更多乘客見義勇為,也期待有關方面鼓勵乘客見義勇為,還期待公交車配置專職安全員。

從公交企業的角度看,應注意這幾個數據:超七成案件發生在市內道路、路口、大橋、盤山路、高速等危險環境下﹔面對糾紛,約三成案件的司機選擇了避讓。前一個數據表明,在危險環境下似乎更容易發生司乘沖突,這頗令人憂慮。后一組數據則表明,公交司機面對糾紛時選擇避讓的比例還有待於提高。

所以,公交企業在司機培訓過程中,就需要重點提醒司機,越是在危險路段,越應該避免出現糾紛。其中,公交司機即使有理,為了安全也要承受委屈。之前有地方曾推出公交司機“委屈獎”,重慶公交車事故發生后,更多地方推出該獎勵,這是對公交司機受委屈后的一種必要補償,希望獎金額度能適當提高。

從司法的角度看,對這類案件的認定和裁量是否准確,需要認真考量。據悉,案件量佔比排名前六的罪名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尋舋滋事罪、妨害公務罪、交通肇事罪、盜竊罪,這可能存在相似案件出現不同認定和裁量的問題。那麼,下一步能否出台司法解釋指導這類案件審理?

數據還顯示,乘客犯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為主,佔比55.77%。雖然犯罪乘客都被判處了刑期,但據說大都又會以“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的方式終結,懲罰、警示效果打了折扣。不久前,有人建議增設“妨害安全駕駛罪”並處實刑,這比其他罪名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司法機關和立法機關應當認真研究這一建議。

上述報告指出,公交車司乘沖突引發的刑事案件量穩中有升。這是一個不樂觀的信號,希望引起各地交管等部門高度重視,全面規范公交企業日常管理,以更多更有效的措施預防公交車司乘沖突,把這類案件量降低。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