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學會與自己相處

顧伯沖
2018年11月20日05: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被譽為“南非國父”的曼德拉,曾歷經長達27年的牢獄生涯。出獄后有人問他:是什麼力量使您在孤獨中充滿活力?曼德拉回答:博愛的精神加上強健的體魄。可見,精神的支撐至為重要,能讓人在孤寂困厄中頑強挺立。

  社會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對如何與自己相處。哲學家芝諾曾被問及:“誰是你的朋友?”他說:“另一個自我。”學會與自己相處,其實就是找到另一個自己——把腳步放慢,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去思考,成為一個能夠充滿智慧的人。現實中,有些人習慣於觥籌交錯、熙來攘往,一旦一個人就變得快要窒息、難以忍受﹔一些人有時也想安靜下來給自己“充充電”,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問題,但總是擋不住喧囂與世俗的誘惑,像旋轉的陀螺一般總也停不下來。長此以往,隻會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業績陷入“雙低谷循環”。

  學會與自己相處,不是追求寂寞、封閉自我,更不是對自身的交往能力設限,而是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祥和安寧,心境變得清澈如水,在沉潛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這份沉靜,無論是對於涵養個人的人生智慧,還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歷史,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7年,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用了34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用了27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沒有獨處時的思考,這些成就是很難取得的。如今,在一些發達國家,不少年輕人會選擇給自己安排一個“間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對安靜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規劃未來。因此,我們在學習與社會打交道的同時,也應學會自己與自己相處,葆有享受獨處的積極心態。

  人生之路,精彩也罷,平淡也罷,總要路過一段段不同的風景。善於與自己獨處,可以說是一種思想境界、能力素養,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與自己相處的能力並非天然可以習得,仰賴於有針對性地勤加磨礪,不斷鍛造個人的意志品質。

  與自己相處,前提是保持高尚的價值追求。有什麼樣的人生追求,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選擇,應當自覺校准人生坐標,培養自省、敬畏、慎獨意識,通過對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紛擾對內心的侵襲。提升與自己相處的能力,關鍵在於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知識是提升修養的精神食糧,應當善於把零星的時間“焊接”起來,以永不滿足的態度去對待學習,不斷用新知識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用知識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虛、意志消沉。激發與自己相處的智慧,貴在增強直面現實的思辨能力。與自己相處並非與世隔絕、離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應當以哲學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現實問題,努力獲得更多規律性認識。

  一個民族,總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學會與自己相處、享受與自己相處,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嘗試。我們與其在喧囂中消耗光陰,不如借助與自己相處延伸生命、蓄積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0日 04 版)

(責編:岳弘彬、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