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依法治狗是衡量城市法治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准

舒銳

2018年11月19日07:5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依法治狗是衡量城市法治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准

  隨著養犬家庭越來越多,犬類傷人、因養犬引發鄰裡糾紛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9月,杭州一網紅因養狗糾紛,與一名孕婦大打出手,更是引發了網友對文明養犬、合法養犬的熱烈討論。幾乎與此同時,10月開始多地相繼推出了犬類管理的地方法規。10月29日,雲南文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文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文山市區犬類管理的通告》,要求7點到22點,寵物狗禁止上街。11月14日,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宣布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執行新修訂的《武漢市物業管理條例》,其中要求業主攜犬隻出戶時,必須為犬隻戴上嘴套,否則就可能面臨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近年來,因養狗引發的治安、刑事案件,乃至人員傷亡悲劇屢見報端、不勝枚舉。這些事件看似偶發,事實上有其必然因素。隻要我們在各自小區、周邊小公園逛逛,就不難看到,因養狗引發的群眾沖突每天都在各個城市、諸多小區不斷上演。在無數的沖突中,總會有當事者控制不住情緒與行為,讓沖突不斷升級。

  因養狗引發的沖突,已經成為一些城市中最具爭議性,最容易被無限放大的沖突。在沖突的背后,人們往往被機械地劃分為愛狗與不愛狗兩大陣營,人們往往將不同意見者置於對立面。實際上,這些沖突看似是人與狗的沖突,實則是人與人的沖突,本質上更是個體權利之間的沖突。人們有飼養、保有動物的權利,而動物尤其是犬隻有其危險性。

  當爭議與沖突在某一領域集中爆發時,該領域就尤為需要法治,需要法律及時介入以定紛止爭。一方面,為現有爭端提供解決途徑,另一方面,更為人們今后的行為提供有效指引。或許是考慮到犬隻管理事宜與各地實際情況聯系緊密,國家並未對之統一立法,而是將立法權下放到了各地。可以說,狗事治理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座城市法治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准。一個城市的法治水平怎麼樣,我們可以看看這個城市的犬只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人們是否容易因狗事產生沖突,沖突產生后公權力能否及時介入以平息,就可以輕鬆判斷。

  當前,在犬隻管理領域,最首要的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為了避免他人的正常生活以及公共秩序受到破壞,各地法律中已經對養犬行為作出了一些必要限制。如果飼養者都能夠按照法定要求養狗,可以預見,相關沖突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得以避免。遺憾的是,由於行政執法的長期缺位,養狗領域已經形成了習慣性違法。不拴繩的犬隻,乃至烈性犬四處可見,違法者得不到有效規制,自然更加堂而皇之。人們的安全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就要尋求難以把握分寸的自力救濟。當堂而皇之的違法遇上把持不住的自力救濟,狗事不能在法律范圍內得以治理,人必將遭其所禍,狗禍也就成了城市痛疾。

  而在踐行有法必依的同時,也有必要對各地相關立法科學性、民主性進行反思。不得不說,一些地方立法已經流露出過猶不及的態勢,甚至在根本上剝奪人們養狗的權利。讓人們養不成狗,顯然遠非法治的初衷。良法善治正在於,通過廣泛討論與科學調研,在保護所有群體最基本權利的基礎上,形成最多數人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共識。在依法治狗領域,亦當如此,須制定出合理規則並嚴格執行。讓養狗者真切感受到,真正愛狗就需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養狗,否則,不僅是對他人不負責,也是在對自己與“愛犬”不負責。同時,也須讓所有人感受到,隻要有人因養狗破壞規則,我們無須採取自力救濟,隻需一個電話、一個舉報,逾矩者自當付出法律代價。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