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雙十一”走過十年我們做對了什麼

秦川

2018年11月17日08: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雙十一”走過十年我們做對了什麼

  11月16日,“看中國”高端思想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阿裡巴巴集團CEO張勇在演講中表示,“互聯網一定會發生很大變化,現在是后移動時代,一定要暢想未來是如何的商業模式和體驗。今天來看,光看數字沒有意義。‘雙十一’一定會到1萬億,但一定是重新定義后的結果”。

  “雙十一”走過十年,我們做對了什麼?今年天貓“雙十一”最終交易額鎖定在2135億元,按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計算,這個數字約合307億美元,與喀麥隆2017年的GDP總量相當。除了交易額,今年天貓“雙十一”還刷新了多項紀錄:全天物流訂單量定格在10.42億單,宣告智能物流骨干網正式進入10億包裹時代﹔18萬個品牌參與,全天有237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在宏闊激蕩的時代背景中理性審視,不難發現,“雙十一”的鮮亮成績,既是中國電商企業的榮耀,也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潛力,折射出中國消費升級的強勁勢頭,折射出中國未來發展的無限活力。

  日前,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大海為喻妙論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當前,國際形勢並不平靜,常呈風急浪高之勢,但是中國經濟卻無傾覆之險,從“雙十一”的盛況,當可感知個中堂奧。正如《人民日報》刊文所言,“雙十一”的消費盛況,只是翻騰在中國經濟大海之上的一朵浪花,反映的是大海般的內需潛力﹔有龐大的消費規模支撐經濟基本面,有全新的消費升級推動供給側改革,中國經濟不僅能行穩致遠,而且終將實現轉型升級,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十年磨一劍,走過十個年頭的“雙十一”,如今越來越符號化,既具有實質性意義,也具有象征意味。今天我們打量“雙十一”,不只是把它看成網購節,也不只是把它看成僅屬於電商企業的“胎記”,而能從中探尋到多元化的思考落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民眾的消費理念在變化,生活方式也在變化,企業能不能適應和引領這種變化?能不能通過塑造新型的商業模式,更好地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答應是肯定的,因為商業的本質就是不斷超越用戶期望的供給,去滿足用戶需求,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基礎。

  面對新時代的社會變革,企業該如何更好地肩負使命?無論美國的谷歌、亞馬遜,還是中國的BAT,都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平台。平台越大,責任越大,不同於傳統企業的是,當前的這些平台已經超越了傳統企業的范疇,而必須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究其因,平台企業具有社會公共屬性,必須為社會造福,必須具有社會擔當。如何承擔使命?歸根結底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有立身之本,才能在與時代同行中發展壯大。

  如何讓更多的實體店變成數字化生存?一定程度上說,今天已經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實體店了,所有的實體店都可以在網上銷售,擁抱數字化已是必須直面的現實。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這是企業應該主動適應的時代潮流。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的電商企業具有鮮明的民營企業“基因”。中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十年來“雙十一”的驕人成績,中國電商經濟的宏大敘事,與這一串數字足可相互佐証。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我國民營經濟隻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推動包括電商在內的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需要切實掃除各類路障。

  權威統計顯示,中國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等新興消費快速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中國經濟結構和增長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轉變,隻要實現線上線下消費閉環,不斷加速新零售發展,使互聯網與制造業、消費端與生產端更好融合起來,不僅可以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走向優化,還能顯著提升民眾的消費品質,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責編:朱江、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