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一戰結束百年的思考(環球走筆)

王 遠
2018年11月14日05: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連日來世界多國舉行紀念活動,銘記這場歷史浩劫給人類帶來的傷痛。70多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齊聚一戰停戰協議簽署地所在國法國,銘記戰爭的慘痛教訓。法國媒體評論稱,當年的交戰國共同紀念停戰,既是應對在全球范圍內有所抬頭的民族主義傾向之舉,也是在向全世界展示國際體系的多元性,倡導建立一個基於規則、開放和崇尚多邊主義的世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硝煙,覆蓋30多個國家、超過15億人口,造成近1700萬人死亡,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一戰結束之際,全世界報紙的頭版出現“和平”字樣時,曾讓多少人歡欣於和平的希望。

  紀念一戰結束100年,不僅呼應了國際社會期盼團結一致守衛和平的主流心願,而且提醒各方要捍衛和支持全球多邊主義,努力開創一個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合作共贏的未來。比利時曾是一戰主戰場之一,那裡發生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化學戰。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紀念一戰結束百年的活動上說,所有人每天都應為世界和平這一共同的事業添磚加瓦。然而放眼當今世界,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沉渣泛起,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沖擊,多邊規則屢遭挑戰,零和博弈思維不時挑起摩擦,世界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加。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人們更有必要利用特殊年份回顧歷史,為人類和平發展的未來貢獻力量。

  瑞士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曾說:“不應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應為和平與諒解服務。”地球是各國休戚與共的家園,不是利益爭奪的博弈場。和平來之不易,更需要各國共同守衛。國家之間應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基礎上加強對話溝通,管控矛盾分歧,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回顧一戰歷史,國際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念及14萬中國勞工遠涉重洋,赴歐洲戰場協助英法軍隊修建公路、戰壕,維修鐵路、坦克,拆除未引爆的炸彈……重溫這些事跡,不僅令人唏噓於艱苦的歷史歲月,而且令更多人感觸到融入中華文明血脈的崇尚和平的基因,代代相傳。如今,中國更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從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到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再到世界舞台上維護多邊主義、國際體系與秩序的堅定聲音,中國始終以實際行動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國責任。

  “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回望曾經的歷史浩劫,人們尤其需要從思想上根除以強凌弱的零和思維,從行動上對未來作出最好的承諾。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4日 21 版)
(責編:馬昌、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