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讀懂新職業背后的社會活力

韓  鑫
2018年11月12日04: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育嬰師、汽車美容師、調酒師……近年來,我們身邊多出不少新職業。最近,有機構對部分大城市新職業人群展開大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新職業人群的市場需求量正不斷擴大,收入呈現出穩步上漲的態勢。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新職業並不是那麼新鮮,無論是在熒屏中還是街角處,大家生活中見過的肯定都不少。真正引發人們關於職業變遷熱議的,是凝結在這些新職業上的新特征。“收入比白領高”“工作緣於興趣”,這些新職業群體呈現出來的特點,恰恰是新職業從小眾走向大眾、從不為人關注到受人矚目的原因所在。

  不斷涌現的新職業在為社會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也體現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創造力。自2004年建立新職業信息發布制度以來,到2014年10年間,在我國被正式確認的新職業已有12批120余個。此外,還有大量正在興起或已初具規模的新職業尚未被收錄。透過新職業看經濟,一個新職業潮涌的時代,必然跳動著強有力的經濟脈搏。隨著技術創新和消費升級不斷深入,今天,人們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對生活提出更為品質化、個性化和精致化的需求。想更好管理身體,便有了健身教練﹔要更好照顧嬰兒,便有了育嬰師﹔想吃得更便捷,便有了外賣員……層出不窮的新職業讓社會分工不斷精細化,一些新職業背后依托的新業態新模式,也彰顯出我國經濟社會蓬勃的創新驅動力。

  新職業的興起得益於迸發的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但其能否完全推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還需要更為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過去,一些新職業出現后,往往伴隨著刻板印象和嘲諷之聲。有的將“職業電競選手”視作不務正業,有的對男性育嬰師抱以異樣眼光……凡此種種,都一度限制了新職業的普及,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必須“堅持自我”“不畏人言”。由此看來,新職業就業群體能否壯大,也是社會包容度的一塊試金石。如今,人們開始為職業電競選手贏得比賽而歡呼,育嬰師中有1/3是男性,這些變化無不顯示著一個包容性漸強的成熟社會。

  面對新職業群體,或許有人擔憂,自己所在的傳統職業是否會受到沖擊甚至是逐漸消亡?雖然大可不必為此焦慮,但不能放棄學習與創新。放置在歷史的縱深裡,“新”從來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職業選擇也未必就是非此即彼,而是一個不斷多元化、個性化的過程。當經濟發展的時代風口與個體成長的職業路徑相交,不妨主動調試自我、參與其中、適應時代,或許就會打開新的人生窗口。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2日 05 版)

(責編:馬昌、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