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城市報刊亭是一塊文化試金石

喬杉

2018年11月05日09: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你現在看到的是報刊亭,以后出現在面前的,可能是城市新型閱讀空間。目前北京全市有報刊亭1186處,其中306處經營范圍含有銷售食品,屬於合法經營。據報道,北京市城市管委會同市商務委已起草《關於規范提升郵政報刊亭的工作方案》,提請市政府審議。方案提出了規范提升報刊亭的一攬子任務措施,報刊亭將被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閱讀空間和便捷的服務載體。(11月4日《北京青年報》)

一段時間以來,城市報刊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很多城市報刊亭的命運都曾引起過廣泛討論。對於一些城市報刊亭的一拆了之,人們之所以動了感情,不僅是懷舊,因為那對應著一段難忘時光,同時還是一種期待,因為報刊亭應該有更好的發展。

隨著數字化閱讀時代的到來,報刊亭被視為一種落后的閱讀載體,遭到了一些人輕視。不可否認,報刊亭遇到了新挑戰,而從城市設置報刊亭的初心當中,我們應當能夠受到很大的啟發。資料顯示,北京報刊亭工程曾3次列入政府為市民辦的60件實事。1999年,北京市政管委會《關於北京市書報亭建設有關問題協調的會議紀要》指出:“書報亭要設置在重要、繁華的街道和地區的較顯著位置,以展示首都形象,切實發揮輿論宣傳陣地的作用。”可見城市報刊亭不僅僅是賣幾張報紙、幾份雜志的窗口,而是輿論宣傳的一個陣地。

報刊亭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有人講,現代人走得太遠太快,靈魂跟不上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思路,一是把腳步慢下來,等著靈魂跟上去﹔二是讓靈魂快一點,跟上前進的腳步。在一個走得快的年代,其實報刊亭起到了相當程度的“靈魂加油站”的作用,維系了文化傳承,滿足了知識訴求,提供了精神滋養,在相當程度上為前進的腳步提供了“靈魂支持”。“靈魂加油站”不應隨著時代發展而削弱,應不斷得到加強。這也意味著,報刊亭的命運,應該是改造而不是取締。

央視主持人白岩鬆一直關注城市報刊亭的命運,他說有位韓國教授曾告訴他,“我在書裡知道你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可是在你們的街上我看不到。”靜而思之,此言不虛。我們今天講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可如果在大街上走半天都看不到一個報刊亭,我們從哪裡能感覺到一些文化味呢?難道就靠幾個標語?每一個報刊亭都起著“靈魂加油站”的作用,都是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的連接點。如果城市一方面投入巨量資金加強文化建設,一方面把有著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最后一公裡”意義的報刊亭棄之不用,是短視,是近視,還是無視?

在一個發展的時代,報刊亭也應該不斷賦能。法國巴黎最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上,間隔不遠就有一個報刊亭,其存在意義,值得探究。已經起草的北京市《關於規范提升郵政報刊亭的工作方案》指出,報刊亭具有文化宣傳、便民服務、城市管理等功能,在下一步規范提升過程中,更加突出報刊亭的文化、便民、公益屬性,將報刊亭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閱讀空間、便捷的服務載體。這也符合人們對於報刊亭的理解和希望。報刊亭升級新閱讀空間的方向對了,如果報刊亭都往這個方向發展,就會真正成為城市的一道美麗風景。

報刊亭與新閱讀空間之間,最重要的鏈接就是文化。不必諱言,現在的報刊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報刊亭不賣報刊,而改賣其他沒有多少文化含量的雜貨。任由問題存在不對,但簡單一拆了之更不對。朝著城市新型閱讀空間的方向去改造和升級,才是正確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報刊亭也是一塊文化試金石,考驗著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智慧,就看城市交出什麼樣的答卷。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