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將帶來什麼

顏維琦

2018年10月31日08:58  來源:光明日報
 

10月29日,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滴水湖)開幕。包括26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多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世界著名學術獎項得主在內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30余位中國兩院院士、中外杰出青年科學家,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一場原創科學思想和科研成果的智慧盛宴。

這是一場堪稱地球最強頭腦風暴的盛會,如此大規模地將跨學科的諾貝爾獎得主聚集在一起,在中國實屬首次,全球范圍也非常罕見。聚滴水之力,匯百智江河。世界頂尖科學家在三天的會議裡圍繞創新發展暢所欲言,交流光子科學與產業、生命科學與產業、創新藥研發和轉化醫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學主題,通過腦力激蕩的形式,碰撞出最絢爛的思想火花。此次會議,不啻在上海打造“全球科技達沃斯”,對中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從人類開始學會使用工具、掌握火種,科技之光就一直伴隨著文明進步,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前行,無數科學家孜孜不倦,致力於各個科學領域的研究,為人類社會不斷點亮“科技樹”,摘取科學世界的智慧果實,為全人類的共同命運找尋解決途徑。科學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完善。今天,“最強大腦”齊聚上海,這本身就是對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肯定,是點贊中國智慧的體現。

在科學領域裡,基礎研究是最為重要的,是一切研究的基石。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杰·科恩伯格指出,“協會的宗旨是希望推廣基礎科學研究,同時培養一批年輕科學家。”基礎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資金,成功概率並不大,經常要面對各種挫敗,也沒有短期回報,一項基礎科研成果可能要經歷數十年才能得到應用。

正因為此,基礎研究不能有功利心,要具備堅毅拼搏、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要甘於坐冷板凳,有為科學奉獻的思想准備。長期以來,我國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相對落后,對基礎研究的認識和理解不足,具有世界影響的科研成果較少,與科技大國的形象不符,需要抓住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辦的良機,借此夯實基礎科學研究的深厚土壤,培植更多年輕科學家投身基礎研究,為中國未來科學發展架橋鋪路。

科技與人文相輔相成,世界頂尖科學家走進中國,有助於科學家了解中國觀點,理解中國立場,也有助於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交流。基礎研究需要自由寬鬆的環境和氛圍,需要最廣泛的合作、交流,特別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自由的學術交流,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落戶上海滴水湖,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大會,諾獎得主們對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實驗室技術的分享,將為中國未來的技術孵化和技術轉移提供樣本,提供高水平的支持。同時,把全世界頂尖科技資源與中國龐大的市場資源進行嫁接,將有產業化前景的全世界頂尖科學家系統地、持續地引進中國,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原創科技誕生的起源地、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策源地,就在前方。

(責編:黃策輿、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