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一天不脫貧,一天放不下心來

新生

2018年10月27日17:2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這是一次特殊的“家訪”。10月23日,廣東省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的18歲姑娘陸偉霞,沒想到會在自己家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作為村裡的貧困戶家庭,媽媽因病致殘,爺爺85歲,父親陸奕和靠挖竹筍、打零工養家,供她和弟弟讀書。2015年,在政府幫扶下,從泥磚房搬進了三層新房。陸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日子越過越紅火。

還有多少如陸家一樣的家庭,讓我們牽挂?過去幾年,五千多萬人擺脫了貧困,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人口的數量﹔到2020年,還有三千萬左右人口需要脫貧。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有時間表、路線圖的攻堅戰,脫貧致富的任務何其艱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能落下。

一個不能少,這份“心”千鈞重。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陸奕和家,同他們拉家常、問寒暖,一句“生活怎麼樣”,問問“有哪些困難”,正是對貧困群眾最深的牽挂。他說,我一直惦記著貧困地區的鄉親們,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這些年,誰最讓總書記挂心?莫過於“困難群眾”。什麼事最讓總書記上心?當然也是“脫貧攻堅”。最是放不下,也就最能暖人心。

有心,更要有為。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一切工作也都是要為老百姓排憂解難謀幸福。這些宗旨、目標,不能只是心裡想想、嘴上說說,在具體工作中卻落個“空”。隻要把心裡話變成實在事、讓心事壓力變成實干動力,就沒有什麼艱難不能克服、沒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

實現脫貧致富,進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總書記“放下心”,首要的是根治一些弊病。比如,脫貧的形式主義,把脫貧工作“文件化”“表格化”“會議化”甚至“盆景化”﹔又如,脫貧的揠苗助長,為了速度、成績而不惜犧牲質量,送錢送物來“壘大戶”,即便“暫時”脫貧,也不是長久之策﹔再如,脫貧的跑冒滴漏,扶貧資金違規使用、閑置甚至截留。可以說,脫貧攻堅越是深入推進,越要精准聚焦問題,既要解決貧苦戶的具體問題,又要防范滋生出新問題。

脫貧致富形勢喜人,但形勢也不等人,更需在長效機制與長遠之計上想辦法、下功夫。如,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相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如,深挖各地發展特色,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扶貧,“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如,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在區域間協作與對口支援中拓展脫貧致富的大布局。“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擼起袖子加油干”,畢竟幸福生活是奮斗而來的。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行百裡者半九十,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國逐步消除貧困的40年,也是接續奮斗的40年。未來,我們咬定目標加油干,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將在大國航船劈波斬浪的行程中,繼續展現。

(責編:袁勃、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