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從便利到牟利,網絡問診的病也該治治了

吳迪

2018年10月19日08:15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從便利到牟利,網絡問診的病也該治治了

  從便利到牟利,雖隻一字之差,背后卻是網絡醫療咨詢走過的一段歧路,當引發各方剖析和反思。良好的網上咨詢環境為何會被侵蝕?網絡醫托又為何能成功染指醫療問診?民營醫院該如何健康發展?

  近年來,各種在線醫生、網絡醫療咨詢層出不窮,他們往往通過與患者聊天的方式,消除患者的戒備心,不斷誘導患者前往相關醫院就醫從而獲得提成,其中不少都難洗醫托之嫌,而網絡醫托的本質則是醫療廣告。(見10月17日《法制日報》)

  在網上進行醫療咨詢的主體無外乎問者和答者。按理說,問者應是有治病需求的患者,答者則是真實的在線醫生或有行醫資格的人。如今,問者和答者還增加了一個角色——醫托,他們拋出某些問題,自問自答。於是在網上搜索和瀏覽相關問題的網民和患者不用親自發問,而是看醫托分飾兩角即可。此外,網絡醫托還擅長使用社交軟件與網友私聊,或引導或暗示或嚇唬,隻要能把人忽悠到醫院即可。

  醫托的摻和之下,網絡問診變得不再單純,加之網絡醫托的背后往往是公司組織,而公司組織又與某些民營專科醫院“勾肩搭背”,他們利用互聯網的隱蔽性,聯合起來規避監管,網絡問診的“水”越來越深,患者難辨真偽。

  幾個月前,媒體曝光一家名為“湖南男博醫療集團”的公司組建了約400人的“新媒體咨詢顧問組”,這些人加患者為微信好友后,將患者誘騙到長沙、衡陽、永州等地的相關醫院看病,甚至將與其有利益往來醫院的挂號系統鏈接到網絡醫托的電腦上,引導患者前去就診。此事無疑是近年來網絡醫托集團化、民營醫院走旁門左道的一個縮影。

  在“互聯網+健康”的大潮下,互聯網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本是條陽光大道,一方提供平台和渠道,一方提供醫務人員及專業知識,搭建起網上醫療咨詢平台,不僅能高效便利地服務咨詢者,也為雙方帶來各自利益,滿足了公眾需求,順應了時代發展。然而從現實發展看,如今網絡問診中充斥著大量醫托,甚至成為涉醫詐騙、網絡醫療廣告的重災區。長此以往,必然會失去網民信任,阻礙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殷鑒不遠,“魏則西事件”讓互聯網競價廣告成了過街老鼠,不少人都對涉醫競價廣告敬而遠之。有人曾就此評論說,某搜索引擎“控制著普通人接觸信息時代的入口,卻把路標指向邪惡。”這句話其實也適用於當前的網絡醫托,當他們用花言巧語欺騙患者,將其引流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醫院時,也是將患者推向了深淵。

  從便利到牟利,雖隻一字之差,背后卻是網絡醫療咨詢走過的一段歧路,當引發各方剖析和反思。良好的網上咨詢環境為何會被侵蝕?網絡醫托又為何能成功染指醫療問診?民營醫院該如何健康發展?

  網絡醫托是近年來的新事物,但“畫皮”之下依然是老問題。如何創新思路、合力共治,如何對沆瀣一氣的醫院和醫托公司嚴肅追責,這些問題都不能遲遲無解。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