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公交司機換位體驗,很暖心

戎國強

2018年10月19日08:02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公交司機換位體驗,很暖心

  近日,本報報道了一則新聞:杭州一些公交司機,穿戴特制裝備,體驗老年乘客上下車。他們在手腕和腳腕各綁上半斤重的沙袋,手肘和膝蓋處纏上繃帶,穿上裝有四公斤鉛塊的小馬甲。能力受限后,他們走起路來一下子變得遲緩﹔如果再戴上眼罩和隔音罩,瞬間成了一個行動不便、耳不聰目不明的老人。參加體驗的司機直喊走不動,上車太累,太不容易了!以后在工作中要給老人更多關愛和理解。

  杭州公交公司負責人稱,還將組織公司所有司機分批參加體驗,在行車服務中更多照顧老年人。相信老年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會感到暖心的。隨著社會愈來愈趨向老齡化,公交服務將迎來更多老人乘客。提升對老年群體的服務,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老年人活得更有尊嚴,是全社會要面對的課題,杭州公交帶了一個好頭。

  現在,“換位思考”這句話很熱,無論是對外服務還是內部管理,很多單位和部門都要求“換位思考”。杭州公交把“換位思考”提升了一步,變成“換位體驗”。從司機師傅的反映來看,體驗效果不錯。親身體驗、感受的效果,是標語、口號所不可能有的。

  如果說體驗是屬於個人的,那麼公交公司組織司機集體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提出要求,就相當於把對老年乘客的服務規則化了。規則的長處是內容明確、一致,便於操作,最重要的是,老年人乘坐公交的相關權益得到了比較明確、剛性的保障。這也表明,杭州公交對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對老年人的服務,受惠的並不僅限於今天的老年人。今天活蹦亂跳的年輕人,再過幾十年,也會漸漸變得行動遲緩,步履艱難。老年事業其實是全民事業。一個人在年輕時對老年人好,其實是在營造自己的老年環境。

  公交車是個出新聞的地方﹔遺憾的是,常常有老年人在公交車新聞中扮演主角,而且是不那麼正面的主角。在讀到公交司機體驗老年人上下車新聞之前,就已經讀到兩則以老年人為主角的公交新聞。一則是一老年人要一個小姑娘讓座,小姑娘母親解釋說,孩子身體不好。該老年人要她拿出証明來。另一新聞中,一小孩坐在座位上,被一個老年人一把抓住提了起來。這兩位老年人多少做得有點過分了。他們這種做法,主觀上是要為自己爭取權益,但實際上是在減損自己的利益,是在損毀自己的生存環境。

  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包括在公交車上,做一些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其實是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經常看到一些身體比較健朗的老年人婉言謝絕他人讓座,或者讓給身邊更需要座位的人。這樣的舉動往往會感染周圍的乘客,形成一個很溫暖溫馨的小氣候。

  快樂用錢買不到,但幫助他人,有時就是舉手之勞。關鍵不在“舉手”,而在意識,在觀念﹔而這個觀念又不是一天之內就能樹立起來的。老年人幫助了他人,比年輕人幫助他人更能贏得他人的感動和敬意。這是年齡優勢。老年人並非隻有弱勢的。老年人幫助他人,同樣是在幫助自己,是在為老年群體贏得社會的尊重,是在塑造自己有愛心有尊嚴的形象。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