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村委會裝8個喇叭 不隻費錢更浮夸

柯銳

2018年10月16日07: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村委會裝8個喇叭 不隻費錢更浮夸

  這種扎堆集束式安裝喇叭的現象,反映出相關部門仍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問題。這個問題的不利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能比資源浪費更要嚴重。

  “村委會這兒一共安了幾個喇叭?”“8個。”“都是哪些部門給安的?”“我也說不清,都是上面來人說安就安了。”

  這是《半月談》記者近期在西部一個貧困山區和一位村黨支部書記的對話。據稱,從2016年開始,這個村委會陸續安裝了8個喇叭,這些喇叭平時用處並不大。為了省電,隻能把喇叭關了,上面來檢查時再打開。記者隨后了解到,8個喇叭分屬廣電、氣象、防汛、水文4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要在村裡裝上一組2個,於是村委會就挂起了8個喇叭。

  喇叭,上世紀在農村地區很常見。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喇叭在很多農村地區早已消失。現在,喇叭又在一些農村出現,而且,還以8個一束的形式“組團”出現,有些匪夷所思。

  的確,喇叭作為一種早期廣泛使用的傳播工具,具有接地氣等優點,在農村地區曾經起過傳達政策、上情下達,幫助村民獲知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但是,那是在信息傳播不發達的時代背景下。彼時,農村傳播手段有限,喇叭承擔了重要使命。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如今即使在農村地區,信息傳播工具也早已多樣化,電話、手機等早已基本普及,互聯網的觸角也已伸至鄉村。可以說,傳播介質匱乏的問題已得到解決。在此背景下,如果基層政府部門仍然將喇叭作為農村地區信息傳達的主要工具,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可謂脫離了時代的需求。畢竟,無論是固話、手機,還是網絡,都比喇叭廣播的效率要高。

  當然,這也不是說喇叭就一無是處,嚴格說來,即使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當下,以喇叭傳播信息,在以人群聚居為特點的鄉村,仍然有一定的優點,比如成本低,操作簡單。這可能也是喇叭在一些農村仍然得以存在、被有關部門採用的原因。但是,本來很接地氣的喇叭,在當前一些農村的使用中,卻出現了變形扭曲。媒體此次披露的“8個喇叭”現象就是一個典型。

  從媒體披露信息來看,該村裝的喇叭一組就要花2000元左右,而大多數喇叭平時用不上,成了“啞巴”。正如村民所言,喇叭就是一個傳播工具,要通知事情,有一兩個喇叭完全就夠了,安這麼多喇叭,顯而易見造成了資金浪費。

  這種不同部門不分青紅皂白,在同一個村委會裝8個大喇叭的現象,是一種資源的錯配和浪費,反映了相關上級部門脫離實際的工作作風,同時也反映了部門之間信息互不聯通、仍存“壁壘”的問題。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句話常被用來形容當下基層單位的工作狀態。對於最基層的鄉村而言,上級各部門、各系統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務、工作要求,都需要基層去落實。如此次媒體披露當地廣電、氣象、防汛、水文等部門在當地農村安裝喇叭,初衷應該也是為了開展工作,服務村民。這種扎堆集束式安裝喇叭的現象,反映出相關部門仍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問題。這個問題的不利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能比資源浪費更要嚴重。

  農村基層的問題,看似多是小事,其實不然,這一件件、一樁樁都是具體的事,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都需要有關部門面對面、實打實地去解決。小小幾個喇叭,反映出有關部門在基層工作中仍然存在形式主義、條塊分割等問題,值得深思。

  柯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