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流量不限量被下架,總忽悠咋治?

2018年10月10日16:2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流量不限量被下架,總忽悠咋治?

背景:備受關注和爭議的手機流量“不限量”套餐悄然下架。另據報道,在被工商認定為虛假廣告、遭消協質疑、工信部也點名批評勒令整改后,三大運營商內部發文明確要求,“不許在營銷中使用‘不限量’的說法,相關產品也都下架被新產品替代”。

北京青年報發表觀點:實際上,所謂的“不限量套餐”卻有限量,當消費者使用的流量觸及“隱形上限”時,就會被限速,甚至會被斷網,連另行付費使用套餐外流量的資格也被限制剝奪。顯然,“不限量套餐”是一個營銷套路,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違背了法定告知義務,在一定程度上欺騙、誤導了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以及相關實質權益。而今,三大運營商集體叫停“不限量套餐”,是一種整改性糾偏。不過,記者發現,一些地方的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依然未改口,開口閉口“我們這款不限量產品”,在運營商的網站、APP的個別子欄目中,“不限量”字樣還健在。顯然,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消費者對運營商整改的徹底性難以放心。7月25日,中消協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電信服務類投訴16100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3%。消保組織、市場監管部門以及電信行業主管部門等應該加強對運營商其他套路的關注,通過行政約談、行政指導、發布消費警示、公益訴訟、案件查處、誠信懲戒、行業整改等方式,倒逼運營商增強自律意識、規范經營行為。

小蔣隨想:到網上搜一搜消費者和運營商在手機流量方面的糾紛乃至官司,數不勝數。僅就一個流量月末清零,雙方的拉鋸戰就持續了很久。最后,似乎是消費者贏了,但也僅僅是,流量當月不清零,要是下月還沒用完,運營商照樣清零。此外,如果消費者更換套餐,此前積累的未用流量也會作廢。如此看來,此前調整的“不清零”與新近整改的“不限量”,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妙就妙在,小字標注的“附加條款”與大力宣傳的“優惠”滿擰。運營商一再玩文字游戲,可謂有恃無恐!究其原因,被定為虛假廣告,被點名批評,卻未見行政處罰,更不會賠償消費者半毛錢。涉嫌誤導、欺詐、侵權,最后只是勒令整改,不觸及運營商的皮毛,能產生多大敬畏?運營商的套路在一段時間內得逞,才是最現實的。一個套路不靈了,保不齊又換另一個套路,消費者能沒有“防不勝防”的感覺嗎?商家誠實守信,是一種自律,也是社會的期望。但是,某些商家就是誠信不足,耍滑頭不斷。對此,顯然需要他律來約束。在此問題上,主管部門要積極作為,該履職的時候不能缺位,該行政處罰的時候不能含糊,才能有效維護市場秩序,確保市場運行公平公正。司法機關面對公益訴訟或消費者有理有據的訴求,應依法裁決,讓典型案件成為判例性的存在,向各方釋放法治的正確導向,讓心懷不軌者不敢越雷池半步。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