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根治辦事難,筑牢振興基石

何  勇
2018年10月10日04: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根本上講,造成辦事難,是因為改革步伐不適應企業發展的訴求,跟不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一些機關辦事,沒熟人辦不下來,有熟人也會帶條煙﹔投資企業注冊審批,材料裡夾個“小信封”﹔求職好企業,需要“中間人”操作……如今,在東北地區,這種辦事求人、吃拿卡要的現象,已經比較少見到了。

  近年來,遼寧加大力度,多管齊下,持續改善優化營商環境﹔聚焦企業、群眾辦事難,精准發力,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今年1至7月,遼寧全省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852億元,兩位數增長殊為難得。民營企業重新成為主力軍,佔比超過了一多半。這正說明清除辦事難的“污染物”,營商環境的“水質”就會趨好,市場就會有更多“活魚”。

  當然,目前斷定已根治辦事難為時尚早。畢竟,在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還未根本鏟除滋生辦事難的土壤。表面看,辦事難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科技手段應用不足、監督弱﹔深層成因還是市場意識不到位,市場機制不靈敏﹔一些部門和單位“官本位”思想較重,服務意識欠缺,觀念滯后於發展需求。從根本上講,造成辦事難,是因為改革步伐不適應企業發展的訴求,跟不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辦事難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勁敵、百姓美好生活的壁壘、民營經濟崛起的障礙。曾經,遼寧營商環境不佳、政商關系不良、政企關系不順,就集中體現為辦事難。小到開個証明,大到企業投資,沒有關系不辦事,有了關系亂辦事,這些無疑增加了群眾的生活成本、企業的發展成本。結果造成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市場要素不願來,來了也扎不下根,從根本上制約了振興發展,產生了所謂“投資不過山海關”的現象。

  對此,遼寧省委省政府清醒認識到,發展環境好,則振興根牢基固﹔發展環境差,則振興根毀基垮。近3年來,遼寧把營商環境看作企業成長必需的陽光、空氣和雨露,下大氣力解決辦事難問題。特別是今年以來,在全省開展了辦事難專項整治,對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群眾辦事難、企業辦事難等三大頑症集中攻堅,審批慢、材料多、辦証難……一大批多年痼疾被根治。

  實際上,長期形成的辦事難,背后折射的是利益固化的藩籬。整治辦事難,關乎民生福祉和經濟發展,除弊革新需抽絲剝繭,不能一鍋燴。為此,遼寧將辦事難分門別類,對症下藥,破解生冷硬、管卡壓的“衙門”風、“中梗阻”,窗口單位中層以上干部信息全公開﹔解決群眾辦事難,主要在民生問題方面做減法,時間減、費用減、材料減﹔整治企業辦事難問題,主要對企業進行定人跟蹤服務。可以說,辨証施治,精准施策,是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

  東北振興的路千萬條,但優化營商環境是基礎。辦事難不根治,振興發展就沒有根基。遼寧整治辦事難,很難說通過一次整治就“風調雨順”了。但隻要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一個個領域攻堅,一個個難題解決,遼寧振興發展的根基就會越來越牢固。

  (作者為本報遼寧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0日 05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