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游紀念品”

楊三喜

2018年10月09日07: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游紀念品”

  如果缺乏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文化創意保護力度不夠,一件凝聚著原創人員大量心血的產品被推出后,馬上便被大量模仿、復制,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意投入心血做原創了。

  據《半月談》報道,木梳、披肩、帽子、手串成為多數景區的標配型“地方特產”,更有甚者,一塊一模一樣的絲帕,在杭州叫“杭繡”,去了蘇州叫“蘇繡”,到了四川成了“蜀繡”,在河南又稱“卞繡”……旅游紀念品以“同一張臉”出現在各地旅游景點,“同質化”“低端化”甚至“地攤化”成為它們的尷尬標簽。

  網友調侃,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游紀念品”。不僅國內景區的旅游紀念品千篇一律,難以真正體現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在國外熱門景點,也充斥著中國產的旅游紀念品,甚至不用出國,就能在網絡上買到所謂“旅游紀念品”。這些旅游紀念品大多在浙江義烏等地生產、加工、出貨,以至於有人調侃,“義烏人民出去旅游一定沒啥意思吧,畢竟紀念品都是從你們那拿貨的。”

  據統計,今年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旅游、購物、服務消費增量體質趨勢明顯,與之相比,旅游紀念品顯然卻沒有跟上旅游市場繁榮的腳步,質量一般、價格虛高、毫無亮點,難以滿足游客不斷增長的需求。

  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前,“門票經濟”依然是我國旅游市場的主要盈利模式,門票是眾多景點旅游收入的主要來源。結果是很多景點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開發旅游紀念品市場。國慶前夕,國家發改委召開會議,敦促重點國有景區“十一”前降價,但是一些景點口惠而實不至,暗中玩起了門票拆分游戲,明降暗升。相比而言,發達國家旅游購物佔旅游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而目前我國旅游購物的比重還不到40%。究其原因,不是游客不願意消費,而是景區缺少吸引游客的有創意的好產品。

  同時,旅游紀念品同質化,也源自於對文化創意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深度開發旅游紀念品的成本高、難度大,從理念到生產再到走向市場,短則一兩周,長則一兩年。如果缺乏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文化創意保護力度不夠,一件凝聚著原創人員大量心血的產品被推出后,馬上便被大量模仿、復制,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意投入心血做原創了。這也是旅游紀念品同質化趨勢嚴重的原因所在。

  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可以帶來多重積極效應。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深度開發其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出了一系列創意十足的旅游文創產品,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拉近了游客與原本冰冷的歷史文化的距離,釋放了傳統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也提升了景區的吸引力,為景區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

  告別旅游紀念品“大眾臉”現象,既需要景區正視新形勢下旅游業轉型的挑戰,擺脫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又需要文創產品研發、營銷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不斷健全。提升旅游紀念品的文化內涵,讓其成為景區更亮眼的名片,不僅在於其將帶來的文化、社會、經濟效應,也是我國旅游業擺脫“門票經濟”盈利模式,走向更有品質、更有文化內涵良性發展軌道的必然要求。

  楊三喜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