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體檢行業不只是需要“體檢”

陳廣江

2018年09月27日08:25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體檢行業不只是需要“體檢”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監管首先要明確政策規范、填補制度漏洞。比如提高體檢行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建立統一的體檢醫療服務規范,盡快形成健康管理鏈式服務

  “一年一次體檢”已成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標配。目前,市場上的體檢項目越來越多,有的價格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體檢有過度檢查之嫌,有的體檢花了錢卻連已有問題都沒查出,還有一些體檢機構的醫護人員資質存疑,甚至有護士代替醫生上崗的現象(9月26日新華網)。

  隨著健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企業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和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健康體檢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風口行業”,市場規模和潛能之大顯而易見。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8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將達5.75億。行業“蛋糕”達數千億之巨,且市場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體檢市場蓬勃發展的另一面是無序發展、野蠻生長,看似欣欣向榮,實則一股草莽味、江湖氣,比如過度體檢泛濫、小問題被夸大、不當檢查過多、漏檢誤檢時有發生等。特別是某些民營體檢機構,簡直把體檢當成了赤裸裸的生意,專業不夠、忽悠來湊,設置了各種看起來很美的套餐,靠薄利多銷吸引人,隻要“魚咬鉤”就狠宰一刀。

  體檢機構亂象叢生,原因並不復雜,關鍵在於人。因准入門檻低,專業人才不足成了行業突出問題,比如體檢醫師缺乏資質,有些醫生屬違規走穴,不少咨詢人員純屬業余,甚至名為咨詢實為推銷。可以說,重設備、輕醫生,重化驗、輕診斷是行業普遍問題。為降低成本,有的體檢機構還購買公立醫院淘汰的設備,使用廉價試劑,檢查准確度更無法保証。

  事實上,體檢行業良莠不齊、亂象叢生的問題早就存在,已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換言之,體檢行業不僅亟須“體檢”查病,還亟須“動刀”治病。有些忽悠人的伎倆連門外漢都瞞不了,更不要說同行、專家和監管者了。從很大程度上講,專業體檢被簡單化、生意化,過度營銷愈演愈烈,是行業公開的潛規則。種種亂象也暴露出行業監管滯后、乏力以及背后的制度漏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監管首先要明確政策規范、填補制度漏洞。比如提高體檢行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建立統一的體檢醫療服務規范,盡快形成健康管理鏈式服務。現行《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出台於2009年,其中有關體檢機構准入門檻等規定已落后於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完善立法,加大違法成本和監管力度也是當務之急。而對那些擾亂市場秩序、誘導欺騙消費者等行為,相關部門應重拳出擊,淨化市場。

  體檢事關大眾健康,不能任由資本跑馬圈地、一路狂奔。據統計,目前公立醫院的體檢機構約佔70%的市場份額,民營體檢機構快速發展。任何時候體檢機構都不能將責任意識、誠信意識拋之腦后,否則必將付出沉重代價。正如不久前,一篇披露“假醫生”黑幕的自媒體文章,讓體檢巨頭美年大健康市值一周蒸發近170億元,行業形象和公信力也遭重挫。

  跟帖

  用好黑名單

  很多領域都實行“黑名單”制,但問題不少的體檢行業恰恰缺少這種制度。在體檢行業不妨用好黑名單,把公眾舉報的、媒體揭露的、監管發現的問題體檢機構和體檢工作人員納入“黑名單”,一者,對其發展適當限制﹔二者,提醒用人單位和居民對其用腳投票。同時,還要發揮市場和公立醫院的作用。據統計,目前公立醫院的體檢機構約佔70%的市場份額,那麼公立醫院應當規范管理,在體檢方面發揮帶頭示范作用,以吸引居民、職工前來體檢,倒逼民營體檢機構規范發展。另外,有醫學專家還建議,加快建立體檢行業標准與規范。

  北京 豐收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