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周南

2018年09月26日11:2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東南大學教授王珂的一段經歷,引發網友熱議。因受台風“山竹”影響,王珂老師准備乘坐的航班取消,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開學第一課,他從廣州打車700多公裡奔赴長沙機場,幾經輾轉,終於回到南京,趕上了第二天的課程,網友紛紛點贊其為“中國好老師”。而據了解,他已經堅持28年未調過本科生的課程。這份固執與堅守,讓人看到為人師者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對教育、對學生的尊重與熱愛。 

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寄予厚望,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其中專門強調,“做老師就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有老師用一輩子備一堂課,有老師一輩子奉獻給三尺講台,有老師在學生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也有老師不畏艱難銳意攻克新知新學,莫不是源於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隻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教師隻有具備仁愛之心,以情動人、育人、化人,才能走進學生心裡,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隻有具備仁愛之心,才能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師隻有具備仁愛之心,才能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更好地承擔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培養出更多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從堅守教師崗位三十多年、照亮大山深處孩子夢想的支月英,到危急時刻以身擋車救學生、自己卻再也沒能醒來的李芳﹔從76歲依然不願賦閑在家、要發揮光與熱給孩子們一些有益指引的王潤田,到從“不想留”變成“不想走”的“90后”特崗女教師閆子軒,正是這些老師們,用仁愛之心共同繪就了人民教師的精神底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現實中,也有一些老師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有老師把師生關系變成“交錢上學、拿錢教書”的關系,甚至有一些大學老師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如此種種,莫不是失了仁愛之心,失了為人師者應有的品德。 

當然,提倡仁愛,並不是否定嚴師。教育風格可以千差萬別,但愛是永恆的主題。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當然,好老師也不是天生的,讓更多老師擁有仁愛之心,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更好的教育引導。比如,在廣大教師中、在全社會大力弘揚那些感人至深的優秀教師事跡,宣揚那種甘為人梯、默默奉獻的人間大愛精神等,我們就能更好地幫助老師們成長成熟,使他們成為學生喜歡和敬佩的好老師。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老師們具有仁愛之心,將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當作最大榮耀,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當作最大幸福,我們就能與更多好老師不期而遇,這是個人的幸運,也是國家的幸運。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