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善用網言網語,應成政務公開標配

張淳藝

2018年09月26日08:27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善用網言網語,應成政務公開標配

  政務公開應該考慮到“全民觸網”實際情況,變“官腔官調”為“網言網語”,用網民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開展交流,真正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

  北京市多個區近期出台了各自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記者發現,各區的政務公開要點對於政策解讀著墨較多,提出的要求也比較高,普遍強調對政務“兩微一端”加強管理,善於使用網言網語,不斷提升政務新平台親和力和吸引力。(見9月24日《北京青年報》)

  公開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推動政務公開取得顯著成效,“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成為普遍共識,但在公開實效方面與公眾期待還有一定距離。

  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堅持改革創新,注重精細化、可操作性,務求公開實效,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一些政府部門在進行政策解讀時,往往長篇大論,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老百姓讀不懂、不願讀,公開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今,北京多區在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明確要求善用網絡語言,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政務公開善用網絡語言,生動體現了“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年初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人,因而政務公開自然應考慮到“全民觸網”的實際情況。時下“兩微一端”已經成為政務公開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盡管網民的學歷結構、專業背景不盡相同,但在網絡語言這一點上卻是共通的。政務公開使用網言網語,可以有效克服眾口難調的差異性,讓信息傳播在一個頻道上找到共鳴。

  政務公開善用網絡語言,可以極大提升傳播效果。網絡語言活潑、自由、親切、幽默,貼近生活,當政務公開變“官腔官調”為“網言網語”,無疑更接地氣,令人喜聞樂見。此前,江蘇淮安就曾嘗試將信息公開變成“私房菜”,以“店長”的身份發布棚戶區改造、重大項目建設等各類政務信息“小菜”,后面是“店小二”舉著喇叭請公眾“品鑒”和“吐槽”,如此網絡化的語言迅速拉近了與公眾的距離。政務公開不是政府自說自話的“單聲道”,讓公眾聽得懂的前提是公眾願意聽。隻有利用網絡語言等形式讓政務公開生動、鮮活起來,才能擴大公眾參與,促進政府有效施政。

  政務公開善用網絡語言,應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標配。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必須主動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努力提升網絡素養,不僅要自身懂網,更要敢於“觸網”,學會主動用網。有專家提出,眼下政務信息公開已進入大綜合的3.0版時代,就是要把過去的孤立的、被動型的信息公開制度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向上游延伸就是更及時地公開,往下游延伸則是加強對信息的解釋和解讀”。各級政府都應與時俱進,用網民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開展交流,真正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

(責編:董曉偉、王倩)